項次 |
計畫項目 |
實施內容與說明 |
辦理時間 |
辦理單位 |
量的分析 |
質的分析 |
場次 |
人次 |
滿意度 |
實施成效(含滿意度評估) |
改進事項/饋意見 |
1 |
配合全國研討會--【數位自主學習與探究課程】(檢視) |
1.將瞬間化成永恆-蒲公英冰磚
2.自主學習課程體驗-尋回失落的雷神杯 |
2024-10-08 2024-10-08 |
自然_國中 |
1 |
121 |
0% |
1.能提升學員學習動機
2.能引發學員自主學習的動機 |
1.接駁人數部分有很大落差,應再做再次確認
1.蒲公英冰磚很吸睛,很讓人驚艷
2.自主學習課程體驗巡迴失落的雷神杯很有助益,密室逃脫設計關卡的方式,讓學生完成任務,很受學生歡迎,沒來參加研習的話,很難想得到可以這樣設計教學活動
3.浦公英磚課程很有趣,下年度縣內教師精進研習可以推廣給老師們。
4.密室逃脫體驗解密過程,剛好是縣團今年要開發的模式,提供我們更好的想法。
5.密室逃脱任務闖關很有助益,因為有趣、可以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解決問題、討論的能力。
6.增加更多實作課程設計的內容
7.請提供更多如何"評量科學素養的素材、問卷" |
2 |
113學年度第二學期分區到校輔導【數位自主課堂教學探究】研習工作坊(檢視) |
1.AIPACK教師自學資源介紹
2.AI備課工具體驗與實作
3.數位自主學習的自我檢核實作
4.教師數位自主備課能力的自我檢核與實作
5.數位自主備課成果分享與回饋
6.綜合座談 |
2025-03-11 2025-05-27 |
綜合_國中 |
6 |
0 |
0% |
|
1.今天認識了不少AI教學輔助工具,很實用,謝謝今天講師的教學經驗分享!
2.謝謝講師無私分享豐富的教學工具!多面向AI工具的介紹與實作,可以摘要並視覺化教學內容,讓教學準備更省時省力,同時可以檢視個人盲區,以精進教學功力,亦可用以設計多元評量,增加趣味性與多樣性。AI在生活中已經密不可分,高效、高品質的內容有賴於使用者熟悉操作外與更深入更精準的提問,不僅是相輔相成,也能增進教師教學實力。
3.這次數位自主課堂教學研習讓我收穫良多,學到了許多能幫助教師提升教學效率的AI工具,如NotebookLM、Quizizz、Felo等。這些工具不僅能減輕備課與評量的負擔,還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與互動性。透過科技輔助,教師能更專注於引導學生思考與討論,讓課堂更具自主性與創新性。未來,我會嘗試將這些工具應用於教學中,優化課堂設計,提高教學品質。不過把一個概念放心中,就是不要讓自己的教學流於譁眾取寵,我認為,提供穩定、可靠且有深度的學習引導,並幫助學生養成思考習慣、探索知識脈絡,應該優先於任何教學技巧或吸引注意力的手段。
4.謝謝講師的分享,讓我學到了許多有關AI工具的應用,對我未來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讓我能夠更靈活地設計課程和評估學生的學習表現。這些工具能協助我節省時間,專注於與學生的互動與引導,也激發了我對教學創新的熱情。期待能將今日所學的NotebookLM、felo所學應用於實際教學中,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
5.這幾次的研習,學習了許多AI工具,從陌生、摸索,到逐漸熟練、整合,終於能運用AI工具產出教案及備課,謝謝輔導團為我們用心準備的精彩課程!即便AI如此便利,我仍認為,人類具備的創意與獨特感性,仍是數位工具無法完全取代的,願自己能運用工具輔佐,讓獨特的創意更能精彩發揮。
6.AI組合技真的很方便,學會了各式各樣的AI工具後,反而要開始思考如何選擇,透過不同功能的AI的靈活運用、彼此間的合併,能夠創造出更多厲害的成果。但仍要時刻提醒自己要自我增能,不能真的「廢了」。
7.參加AI數位自主學習工作研習讓我對AI工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學會如何將AI應用於教學中,提高工作效率。透過課程,我掌握了數位工具的運用,也讓我未來在教學領域有更多的資源。
8.這次AI數位自主學習工作研習讓我學習到了許多實用的AI工具,並理解了如何將這些數位技能應用到教學工作中,提升工作效率。課程內容豐富,讓我對AI的理解更加深入。感謝講師精心設計的課程,無論是理論還是實操部分,都讓人受益匪淺! |
3 |
113學年度國民教育輔導團數學學習領域地方分團跨域(數學、國語 文)課程輔導員團員專業成長研習(檢視) |
(一)你說「數」不「數」?。
(二)「閱」人吾「數」。
(三)海洋客家文化導覽。 |
2025-04-07 2025-04-07 |
數學_國中 |
1 |
28 |
0% |
一 、 透過參訪與交流,學習其他縣市輔導團計畫撰寫、執行與相關制度之建 立。
二、參考的其他縣市輔導團推動經驗,落實 本縣輔導團制度 建 立, 有助 於地 方分團運作 之
機制。
三、 實地 進行 交流分享 ,提供 觀摩與學習之機會,與期輔導團合作、觀摩與 成長 。
四 、 增溫夥伴關係:國文、數學領域輔導團員來自不同學校,平常除辦理研習增活動外,鮮少有機會共同交流互相切磋,藉由此活動活絡夥伴關係。
五、 學習型組織的自我成長:除了每年辦理增能研習及數學領域間專業對話等活動外,更需要吸取不同的文化刺激,促使數學輔導團之學習型組織更精益求精,朝細緻化邁進。 |
無
1.透過交流了解縣市分團運作方式,彼此互相學習。
2.能促進跨縣市與跨領域的夥伴交流。
3.能促進組織的自我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