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 學年度 輔導員教學研究學習社群 】精進教學計畫執行成效總表

分類 量的成效描述 質性成效描述
  場次 人次 滿意度 學員意見 成效評估 檢討改進
講師 課程
目標
課程
內容
行政
支援
日期
時間
場地
齊全
推薦
朋友
輔導員教學研究學習社群 65 720 113學年度第1學期國語文分團輔導員學習社群(2024-09-02 2025-01-20)
1.數位化在「生生用平板」的政策下已成顯學,找尋好用且有效的數位工具導入教學
2.扣緊數位工具與國語文教學之間的關係,切勿淪為數位工具的使用。
3.從課綱中的學習重點導入,可以帶老師們直指國語文教學的核心,進而思索進行素養教學與評量的方式。
4.閱讀理解的題型是目前老師們最感困難的,可以在這個部分再研發適合的策略分享給現場老師。
5.團員在與學校教師共備前注意事項:(1)掌握討論期程時間軸。(2)團員先就教案聚焦。(3)給明確的建議。
6.分享時一次引入太多的數位工具,對於現場不那麼熟悉數位工具的老師可能反而造成壓力,讓老師們懼怕引入數位工具,或許,可以一次聚焦一兩種數位工具,慢慢帶領老師熟習。
113學年度第1學期生活課程輔導小組專業學習社群(2024-09-02 2025-01-20)
1.IPAD用於教學的內容,非常豐富。講師以邊講述內容並且讓我們具體操作的方式進行,讓我學會了:課堂APP的操作、錄音、免登入上傳檔案等實際的教學百寶箱活動。
2.關於年度教案的心靈雞湯真的很有效,讓我們澄清了要先去確定6C 媽媽和寶寶。我們決定要以合作力為c媽媽,溝通能力和問題解決為C寶寶。也就是說要以紙為主題,但整個聚光燈是要打在6C上。我們也順利瘦身了原來的四大主題活動教案,希望在之後的年度教案教學中能發掘出對孩子合作能力探討的火花。
3.今年的年度教案--以「紙」想這樣玩,加入學生6C自主學習力---協作。試教班級學生目前為止無合作學習的經驗,所以無法從教師交待的任務中去進行合作學習。經由授課和觀課老師的分享,再經由吳璧純教授和伙伴的討論,覺得授課老師的指導語可再明確,另外如何從學生的回饋中知道其是否學會聆聽和回應,老師可設計簡易學習單或從學生的回答中再加以引導,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如何與人溝通。
4. 這是呈文主任第二次為我們進階HiTeach課程,呈文主任透過生動活婆課程實際的例子讓我們實際操作體驗,使我們對於HiTeach功能有更深的了解,尤其呈文主任幽默風趣的教學風格,讓研習氛圍熱鬧活絡,感謝主任的辛勞與付出。
HiTeach的操作對大家都並不陌生,但是如何結合課程,讓它成為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及提升教學成效的工具,無論是事前的備課工作,對於教材的熟悉度,都考驗著我們的專業能力,生活課程其實重在實際操作與探究的過程,平板操作與實際生活體驗的搭捏,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我想無論是平板、AI及互動遊戲這些都是很好的工具,但是面對不同的課程、不同的學生,我們也要練就我們的專業能力,去靈活搭配與應用這些推陳出新的工具。
113-1跨校社群工作坊(視覺藝術類)-彩墨之間(2024-09-04 2024-10-23)
一、篆書賞析與創作(宋良銘 老師):
(01)活動輕鬆有趣。
(02)能把書法課變得活潑而吸引學生實在是太厲害了。主辦學校很用心,在場地跟聯絡上都很完善。希望未來能提供硬筆書法相關課程。
(03)敲碗想上水墨畫的教學研習。
(04)講師講解簡單清楚。
(05)對現場教學有直接幫助。希望下次舉行數位藝術,生成式AI。
(06)謝謝,正誼校長和輔導團夥伴有主題性的規劃安排,辛苦了!講師課程設計能實際運用至現場教學,簡單易學。希望下次舉辦展場藝術欣賞或編織有關之課程。
(07)若能加點水墨繪畫教學的部份會對教學上更有幫助的。希望有水墨教學或是布的編織課程工作坊。

二、參訪大園區橫山書法藝術館(胡正誼 校長):
(01)活動安排內容豐富得宜,收益良多。未來課程內容希望增加現當代藝術於國小教學現場執行。
(02)能夠藉由參訪吸收新知,更能活化教學的課程。謝謝正誼校長全程陪伴,感謝您的用心。也特別謝謝擔任協助召集的夥伴。希望未來工作坊內容有繪本結合視覺藝術課程。
(03)牡丹導覽的說明專業,淺顯易懂又風趣,很精彩。謝謝,正誼校長的規劃與精闢的補充說明介紹,讓大家能在教學之餘有放鬆的充電之旅。希望未來工作坊能增加校長提到的創意春聯教學、中國其他藝術文化,如:大溪木工...編織藝術等,也很有興趣。
(04)傳統與現代的結合,有助於108課綱課程推展。講師材料的準備非常有系統,讓我學習許多教學的步驟。希望未來工作坊能增加漫畫創作與欣賞的課程。

三、參訪中壢區桃園市立兒童美術館(游裕德 老師):
(01)可以應用在課堂上實際的操作建議。推廣桃園新的兒童美術館,非常詳細介紹館內的資源~。希望未來工作坊能增加可以動手做的課程。
(02)承辦人員細心用心,讓活動進行很順暢。非常喜歡參訪的部分,能夠讓我們跟地區教育資源結合。希望未來工作坊能增加水彩或色鉛筆的應用。
(03)謝謝辛苦的工作人員,對印刷三原色有更具體的認識和操作。
(04)謝謝輔導團的用心。愉快又充實的午後,明天上課就來跟學生分享兒美這次的特展,推薦小朋友來兒美術館走走!希望未來工作坊能增加敲碗上兒童水墨課教學!我會全勤出席哦!
(05)活動安排流暢,有欣賞的部份,也有課程分享的部份,收穫良多。展覽主題的色彩呈現,將視覺藝術結合科普教育,符合時代所趨。希望未來工作坊能增加閒置空間的運用,以及裝置藝術家的創作靈感,讓教師學員也能產出在地化的特色課程設計。
(06)建築的介紹若能整個館區走一次,相信會讓大家印象和感受更深。
(07)如同講師所言,兒童參觀美術館目的為啟蒙兒童欣賞美的素養,而非對藝術家的崇拜。
(08)感謝館方人員提供教學資訊,也謝謝輔導團引導的教育活動。美術館教育是個學校外,一個適合兒童學習與體驗的跨領域學習場域,也是教師們能獲取教學養份和資源的地方。
(09)兒童美術館參訪實用充實,可實際運用於課程上。
(10)教學活動運用的討論可以獨立出,且多一些實質討論。
113上小英學習社群1(2024-09-12 2024-09-12)
第一次就上手,網路和網速是重要因素,將載具帶回後可以慢慢研究熟悉裝置,並發展適合教學的運用模式。
113學年度第一學期輔導員教學研究學習社群3-啄木鳥垂降(2024-09-12 2024-09-12)
1.透過教師實作,也可以找到教學的盲點。
2.探究式的操作歷程,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自我的科學實驗精神與態度。
3.利用簡易教具探討物理性質/特性的歷程,可以促使第一線的老師學習怎麼設計一個教學活動。
學習社群1(2024-09-26 2024-09-26)
1.以資訊融入健康課程之得獎作品分享,是難得的挖寶時機。
2.教案之各大標題,看見設計者的巧思。
113-1素養導向教學研究學習社群研習(一)安全教育議題融入本土語文教案設計(2024-10-09 2024-10-09)
講師介紹得非常仔細~除了做了族語、安全議題的相關知能,也提供了許多數位資源、AI軟體讓大家可以做為輔具來使用。獲益良多!!!
113-1跨校社群工作坊(音樂類)-擊樂合奏真有趣(2024-10-16 2024-12-11)
第一場 打擊出趣教學體驗(張方鴻 老師):
(1)非常喜歡,謝謝你們的用心。
(2)很棒的活動,謝謝。
(3)非常感謝,能和大家在短時間之內合奏一曲真是太開心了。
(4)還有其他小的打擊樂器沒介紹,我也忘了問。謝謝老師詳盡的介紹,很棒,鼓類可以像鍵盤類讓大家打打看,後面沒有大合奏沒關係。打擊可以延伸,不過很可惜後面的課程因校內有其他一定要參加的研習,所以無法參與。
(5)謝謝講師用心的教導。
(6)很棒!我很喜歡。感謝講師分享,打擊樂器的運用在教學上也有一些啟發,也讓我渡過一個美好的下午!希望有會組織與經營兒童節奏樂隊相關的培訓。
(7)對各個打擊樂器有更多的了解,引發對這些樂器的好奇感受,最後一起合奏很有趣~~。

第二場 木箱鼓風格演繹實作(吳政君 老師):
(1)謝謝輔導團請到明星講師,讓我認識一個新樂器。心靈打鼓現在很重要。
(2)非常棒。老師的教學引導語很棒。希望有機會學習打擊樂。
(3)能夠有持續的木箱鼓研習。講師的說明很適合非音樂領域的我,楊老師能夠邀請到重量級的講師,也希望不要只有這一次。希望能學習阿卡貝拉和電子琴的應用。
(4)非常棒。謝謝輔導團用心安排。
(5)大家辛苦了。講師-政君老師,木箱鼓太強了!
(6)謝謝大家參加。講師深入淺出的講解並能讓學員樂在其中,讓整場研習學習愉快。
(7)感謝主辦老師的投入,舉辦優質研習。講師深入淺出的指導,獲益良多,談吐幽默風趣,接納不同專業的學員,直得學習。
(8)氣氛非常的融洽很開心來學習。很喜歡教師營造的氛圍。希望能有直笛的相關課程。

第三場 鼓動生活藝啟來(鄧婉芸 老師):
(1)很好玩。很實用。
(2)這次研習介紹到了許多小樂器的使用方法,也都有讓我們實際操作,我覺得很有趣。
(3)教學內容活潑,可以跨領域延伸。將節拍教學呈現多樣性。認識很多打擊樂器,也介紹如何製作雷聲筒。老師的教學巧思很能觸及現場教學教師的共鳴。期待鄧老師能持續分享打擊樂器之應用。
(4)次可以實施一堂實作小樂器的課程。講師將教學方式、教材、影片分享給我們,讓我們能身歷其境感受課程的樂趣並吸取經驗,能夠增進我們的教學方式,更能跳脫自己的框架,於我們而言真的是獲益良多! 希望之後還有類似的研習活動。想了解音樂與視覺藝術要如何在課堂上做結合。
(5)若能將音樂與表演藝術做結合,相信課程會更有意思。教師對打擊樂的造詣佳,不藏私分享。課程內容可實際運用於現場教學,收穫豐富~感恩~。希望能邀請多元創意並能將藝術領域(視覺、表演、音樂)做整合的,或將藝術與其他領域、議題、科技做跨域整合的。
(6)喜歡老師實作練習與課程,感恩輔導團的用心。有許多打擊樂器可以實際操作很有趣。
(7)4樓廁所的指示動線,沒有很清楚,若能有所標示會更好。即使只是小樂器的合奏,講師也細心講解使用方式並親自示範,很感謝。體會到生活物品皆樂器:洗衣板代替刮葫物盡其用;響板可以用鋤頭的木柄來製作,非常另類令人印象深刻。有激發出教學靈感,今後上課可以應用在學生身上。這種打擊樂、合奏的課程很不錯,可以多舉辦推廣。
(8)今天講師使用小樂器,運用到歌曲上面,讓學生可以練習二部合奏這個部分覺得很適合,二部合奏可以讓學生練習專注及節奏還有與同學間的團隊合作是很有幫助的,且相信學生會很喜歡節奏練習。感謝講師今天分享小樂器的使用。今天最受用的是鈴鼓的練習,把鈴鼓當成手鼓練習節奏是很有趣的練習,也可以訓練反應,對於這個練習特別的印象深刻也喜歡,也期待下次的課程。感謝講師今天分享樂器的運用及實際操作,日後會把今天課堂內容帶進我的音樂課程裡來運用的,感謝講師。希望下次上課的音感鍾及音律管有更多遊戲方式帶進課程,期待下次課程。希望有機會可以舉辦跟音樂治療相關的課程。課程設計是可以簡單的運用到課程來使用。謝謝講師今天精彩的課程,最後感謝今天所有參與的老師,校長,還有自立國小的場地,感謝。

第四場 鼓動生活藝啟來(鄧婉用芸 老師):
(1)非常感恩。讓我認識旋律鐘與律音管的打擊方式,可以帶到教學現場。希望有機會請趙偉峻老師教巴西鼓,音樂律動。
(2)很棒,謝謝你們的用心。喜歡木箱鼓。請望有更專業的教學。
(3)期待相關研習持續辦理。了解各種樂器的不同功用與配合,也能使用生活周遭的物品進行音樂教學。希望再舉辦阿卡貝拉的研習。
(4)感謝老師讓我們學習到律音棒及手鐘的使用和教學方式~,希望下次可以換其他不同的小樂器。我覺得能用簡單的小樂器教導孩子節奏、旋律、歌唱及敲打方式,甚至能用此活動延展到上台表演,是一件很棒的課堂學習和體驗!可以延展更多不同的樂器、結合不同科技方式,想學習更多多元的教學方式。
(5)謝謝老師介紹律音管及手鐘,剛好學校最近在訂一批樂器,順便把手鐘也一起訂了。
(6)講師親切熱情很會炒熱氣氛。學習用不同的符號表現抽象音符。期望有直笛技巧練習。
(7)打鼓的運用還不賴,可以運用在教學上面。剛好最近在編輯直笛演奏,剛好把鈴鼓跟直笛放在一起表演或者是把鼓棒跟直笛放一起演奏,一定會獲得好評的。感謝講師願意提供研習課程分享給我們表演運用,感謝。音感鐘跟音律管整體節奏+鼓棒運用都非常實用很適合用在教學上面。對於老師預告的音樂桌遊有興趣,AI的部份也是趨勢,期待下學期的研習課程。
113-1跨校社群工作坊(表演藝術類)-從遊戲到戲劇+創造性戲劇的多元運用(2024-10-16 2024-12-21)
壹、從遊戲到戲劇(楊菀琪、邱婉婷、蔡佳妏、林欣縈 老師):
(1)非常喜歡,謝謝你們的用心。
(2)很棒的活動,謝謝。很實用。
(3)這次研習介紹到了許多小樂器的使用方法,也都有讓我們實際操作,我覺得很有趣。
(4)教學內容活潑,可以跨領域延伸。將節拍教學呈現多樣性。
(5)體會到生活物品皆可表演。
(6)用簡單的小樂器教導孩子節奏、旋律、歌唱及敲打方式,並延展到上台表演,是很棒的課堂。
(7)音律管整體節奏+鼓棒運用都非常實用很適合用在教學上面。

貳、創造性戲劇的多元運用(楊澤之 老師):
(1)獲益良多。
(2)感謝講師及協辦單位,學習到很多!
(3)心得:科技來自人性,人性來自科技。希望有機會提供活化實務、實例、課堂之課程。
(4)感謝教授精闢分析介紹AI與表演藝術結合運用的觀點,很有同感!透過介紹AI與表演藝術結合運用觀,學員討論熱烈並分享看法!很棒的研習課程!
(5)謝謝主辦學校的用心。
(6)對AI在表演藝術教學上的應用有更深一層的瞭解,明白不要為了AI而AI要,將AI妥適運用在教學上。期望下次研習有表演藝術在實務上的教學與應用。
【113學年度】國小社會領域第一學期教學研究學習社群(第一學期)(2024-10-29 2024-12-04)
1.講師帶領的幾個軟體,非常實用,縮短了備課時間,增進各項資源,運用AI科技,讓我們教學工作更順暢。
2.透過講師脈絡化的系統課程,更清晰了解臺灣教科書的演變,思考教科書中教師的角色,討論教師運用教科書的方式,探究教科書與教改的關連及思考教科書的未來角色。
3.教學工作就是在一連串的變動中找到平衡及自己想著力的亮點。
素養導向教案共備1(2024-11-07 2024-11-07)
影片的精緻度對競賽的稿件得獎與否頗具影響,在教案已呈現極富素養精神之餘,可以思考影片的豐富度。
113學年度第一學期輔導員教學研究學習社群2-VR融入自然教學(2024-11-14 2024-11-14)
1.老師體驗VR課程,當開啟VR眼鏡後,便能瞬間進入VR世界。在虛擬實境的世界中,體驗不一樣的學習方式。
113-1【學習社群】AIGC影片生成技術(2024-11-14 2024-11-14)
1.內容豐富,能了解生成式AI的影音編輯軟體
2.課程內容實用
113-1素養導向教學研究學習社群研習(二)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本土語文教案設計(2024-11-27 2024-11-27)
1.謝謝老師在教學中融入了許多教案設計、教學策略,讓我可以將所學實際運用在教學現場。
2.講師經驗豐富,學到很多實用的分享,尤其弗萊爾模式,可以馬上用看看,謝謝主辦單位和講師。
3.感謝辛苦的淑惠老師~收穫良多哦!!
4.謝謝老師的認真教導與承辦單位的用心。
5.淑惠老師扎實的分享,很用心。
6.謝謝老師豐富的內容,對於性別和婚喪喜慶這部分的知識很特別。
7.感謝老師分享議題融入的方法。
8.學著足濟,感謝老師分享最後的禮俗。
9.對議題融入教案更有概念了,多謝老師。
10我雖是客語教支人員,但上了老師的課覺得很有趣,還更了解風俗民情,也有感動在心中!
113學年度第一學期輔導員教學研究學習社群4-Padlet融入月相及力的作用單元教學探究(2024-12-03 2024-12-03)
1.了解日、月相的運行規律。
2.了解力的小活動及背後原理。
3.多認識一種測量水溶液導電的實驗活動。
113學年度第一學期輔導員教學研究學習社群1-AI在自然科教學的可能與省思(2024-12-05 2024-12-05)
1.學習到各種AI在教學上的工具
2.實際操作各種AI工具並產出成果
3.了解AI可以增加我們在工作上的效率
4.利用積木堆成高樓放置耐震平台測試很符合跨領域的課程設計。
113-1素養導向教學研究學習社群研習(三)能源教育議題融入本土語文教案設計(2024-12-11 2024-12-11)
1.老師的引導讓我們在教學中能很實際運用。
2.感謝講師分享,收穫滿滿。
3.感謝老師帶領實作。
4.非常感謝淑雲老師,此次受益良多!!
5.謝謝老師。雖然後來不小心按到老師分享的網頁導致沒法貼文表達,但是我有很認真聽講。謝謝老師們。
6.很棒的課程與大家共學,學習很多。
7.分組討論學習,學到很多,可以應用在教學上。
8.讓我對議題融入的方式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9.謝謝范姜淑雲老師精彩的研習內容~從理論到實作全部都超級清楚,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帶領,讓我們能夠從課文中學會如何設計完整的一堂課!期待淑雲老師下次的分享~
10.這次研習讓我對議題有更進一步的省思。
113-1【學習社群】開發板電學課程(2024-12-12 2024-12-12)
1.內容充實,電學理論說明簡單易懂。
2.課程時間充分,實作有趣
桃園市113學年度上半年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精進國民小學教學品質團員學習社群(一)(2024-12-26 2024-12-26)
1.可將困材網遊戲列入寒假作業、學習單,讓孩子能在家自學。
2.遊戲的操作尚不熟悉,所以容易卡關、當機。
113學年度第一學期輔導員教學研究學習社群5-比小還要小的粒子建模歷程分享(2024-12-26 2024-12-26)
1-先從遊戲中感受1毫米,了解1毫米的大小,再由人體、生活用品和食物等找尋1毫米的事物,這些活動很適合學生實際體驗身邊1毫米的事物。

2-以「有趣的乾冰」引發學生學習熱情,能符應108課綱中粒子觀點的導入。
學習社群(三)(2024-12-26 2025-01-03)
1.善用AI輔助設計課程,可減輕教師備課壓力。
2.利用AI搜尋資料,讓飛盤課程在創作、有討論,反思過程中,樂於學習。
113素養導向教案共備2(2025-01-02 2025-01-02)
進行這樣的共備流程強調了團員間的合作與向心力、瞄準以學生為中心的設計,以及不斷改進的教學品質,讓教學更貼近核心素養的理念與實際需求。
桃園市113學年度上半年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精進國民小學教學品質團員學習社群(二)(2025-01-02 2025-01-02)
1.除法的計算是學生第一個經歷較困難的單元,是第一個沒有辦法直接算出答案的單元,並需不斷的估商,所以是要練學生的計算經驗或數感。
2.很多計算是純粹程序運作的過程,究竟一個人要學習多久、多深入,是否完全學會了?才可以交給計算機或由AI來計算。
113學年度第一學期輔導員教學研究學習社群6-虎頭山步道生態導覽(2025-01-09 2025-01-09)
1.適合帶領學生到步道上做生態觀察與體驗,來認識並了解這些植物和人們生活之間食衣住行育樂的密切關係。
2.可帶領學生觀察並探究植物向陽的原因及特徵。
113學年度第二學期輔導團員教學研究學習社群1-素養導向評量與實作(2025-02-27 2025-02-27)
1.可以利用資料庫來蒐集學生的作答內容,能夠分析學生的迷失概念。
2.以學習內容及學習表現來追問chatgpt,形成的 試題會更符合素養命題的精神。
113學習社群-全英素養導向教案設計發表(2025-03-19 2025-03-19)
透過動手實作產出,再將教案內容與輔導員進行專業討論後,再實施於教學現場,更能增加教案實施成功的機會。
113學年度桃園市國民教育輔導團國小健康與體育領域分團/國小學習社群計畫工作坊1(2025-03-20 2025-03-20)
1.Poe訓練和Padlet是目前常被使用的工具,透過課程、實際操作,很精實的一天。
2.感謝局端給予Padlet的教育版,流量足,很棒!
113學年度第二學期輔導團員教學研究學習社群2-鳶尾花之美植物生態探教學(2025-03-21 2025-03-21)
看見鳶尾花之美-植物生態探究教學,這裡的植物生態非常豐富,不只有鳶尾花花海,還有多肉植物、低海拔常見的樹木花草,非常適合進行自然生態與環境教育的場域。
113學年度第2學期生活課程輔導小組專業學習社群(2025-03-27 2025-06-05)
1. 由碧愉老師用簡報分享年度教案,其中關於第六組的表現是主要的亮點, 第六組在紙作品活動中展現了逐步提升的合作能力,以及對特殊需求學生的包容和接納。團隊成員從一開始的缺乏溝通,到後來學會主動協調、互相理解,這是一個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成長的過程。然而,團隊仍需持續反思和改進,學習如何更有效地與特殊生溝通,並根據他們的特殊需求調整活動方式,才能讓每個成員都能在團隊中找到歸屬感,並發揮自己的潛能。真正的合作,不僅是完成任務,更是讓每個成員都能在過程中獲得成長和成就感。但教授提醒大家也應該著重在全班的協作力表現的呈現上,雖然此次已有增加但可以更深入。還有要基於保護隱私的考量,建議在報告時把臉部做處理。教授肯定大家的努力,團隊的合作下讓我們團的教案更加精緻。
2.
國小本土語文素養導向教學研究學習社群(三)Canva的製作與應用(2025-04-10 2025-04-10)
1.很棒、很受用,辛苦了!感恩~
2.非常實用
3.學習多元媒體運用,收穫滿滿。
4.Canva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感謝講師講解基本的操作與功能,讓我之後可以有效應用在教學與工作上。
4.藉由講師的講解,可以更容易上手操作。
5.相當實用
國小本土語文素養導向教學研究學習社群(二)素養導向教學活動設計發表(2025-04-10 2025-04-10)
1.很棒,辛苦了,很受用,感謝~
2.透過分享可以激發更多靈感。
3.很有收穫。
4.課程分享非常完整,也有將實際現場的教學影片分享出來,讓與會的夥伴們能了解課程進行的狀況。此外,課程教學結合了許多數位媒材,讓我獲益良多。
5.課程活潑有趣。
113小英學習社群2(2025-04-10 2025-04-10)
輔導員們能深入了解如何運用ChatGPT、HailuoAI與PixverseAI等生成式AI工具,輕鬆創作結合文本、圖片與影片的英語故事繪本動畫。實作操作清楚易懂,示範以教學主題為核心的應用方式,對未來英語課程設計與數位教學整合非常有幫助,收穫良多。
113學年度第1學期國語文分團輔導員學習社群(2024-09-02 2025-01-20)
1.三個主題的教學設計手稿。
2.備觀議課的重點掌握。
3.成果資料的呈現
113學年度第1學期生活課程輔導小組專業學習社群(2024-09-02 2025-01-20)
1.自主學習
2.6C的內涵與培養原則與策略
3.iPad的操作
4.HiTeach5的使用
113-1跨校社群工作坊(視覺藝術類)-彩墨之間(2024-09-04 2024-10-23)
A.參與者反應(滿分5分=非常滿意)
(1)活動主題符合我的需求。平均4.9分。
(2)活動課程內容實用。平均4.8分。
(3)教材選擇合宜。平均4.8分。
(4)講述方式表達正確及恰當。平均4.9分。
(5)多元評量方式運用妥當。平均4.7分。
(6)教學情境安排恰當。平均4.9分。

B.參與者的學習(滿分5分=非常同意)
(1)我能掌握課程內容的重點。平均4.7分。
(2)我能藉由活動討論產生創新想法與觀點。平均4.7分。
(3)本活動讓我產生具有設計素養導向教案的能力與策略。平均4.7分。

C.參與者使用新知(滿分5分=非常同意)
(1)我願意將活動所學應用在教學現場之中。平均4.8分。
(2)我願意將活動所學帶回學校進行分享。平均4.8分。
113上小英學習社群1(2024-09-12 2024-09-12)
本次採購4個VR頭盔,輔導團分為4群,每群3人共學,輪流使用裝置,務必使每個人都能熟悉操作。
113學年度第一學期輔導員教學研究學習社群3-啄木鳥垂降(2024-09-12 2024-09-12)
1.完成2小時的課程的科學遊戲教案。
2.透過教師小組的方式學習,發展不同的學習模式
3.體驗導學、共學的方式,讓學員可以了解組內分工的操作模式。
4.討論教學材料包的內容物特質,讓材料包可以以最經濟的方式組成。
學習社群1(2024-09-26 2024-09-26)
1.AI運用於課程,評量方面能更多元化。
2.透過分享、討論,學員能知道AI是教學的好幫手。
113-1素養導向教學研究學習社群研習(一)安全教育議題融入本土語文教案設計(2024-10-09 2024-10-09)
共8位回饋,有6位非常同意、4位同意本次課程內容符合期待及目標、講師能夠回應學員的需求與問題、促進教學反思與專業成長、也可將本次課程內容所提供的資源或教學策略運用於課堂。
1.教導大家藉由議題的特性幫助學生學習本土語文,如此一來可放大學生的學習觀。
2.講授議題的時代性、脈絡性、變動性、討論性、跨域性,讓老師們知曉議題是會隨著時代、領域等改變而變化的。
3.補充原住民語相關教學資源,讓老師可實際運用在教學現場。
4.講授影片、新聞、文本閱讀、親身走訪等方式,皆可以讓學生對議題有更深入的了解。
5.介紹各式AI軟體,並提供模板、實際操作如何運用AI軟體設計教案,讓老師們獲益良多。
113-1跨校社群工作坊(音樂類)-擊樂合奏真有趣(2024-10-16 2024-12-11)
第一場 打擊出趣教學體驗(張方鴻 老師):
A.參與者反應(滿分5分=非常滿意)
(1)活動主題符合我的需求。平均4.5分。
(2)活動課程內容實用。平均4.8分。
(3)教材選擇合宜。平均4.7分。
(4)講述方式表達正確及恰當。平均4.8分。
(5)多元評量方式運用妥當。平均4.8分。
(6)教學情境安排恰當。平均4.8分。
B.參與者的學習(滿分5分=非常同意)
(1)我能理解跨校社群所分享的教材與訊息。平均4.7分。
(2)我能藉由活動討論產生創新想法與觀點。平均4.7分。
(3)本活動讓我產生具有設計素養導向教案的能力與策略。平均4.4分。
C.參與者使用新知(滿分5分=非常同意)
(1)我願意將活動所學應用在教學現場之中。平均4.7分。
(2)我願意將活動所學帶回學校進行分享。平均4.7分。


第二場 木箱鼓風格演繹實作(吳政君 老師):
A.參與者反應(滿分5分=非常滿意)
(1)活動主題符合我的需求。平均4.8分。
(2)活動課程內容實用。平均4.8分。
(3)教材選擇合宜。平均5分。
(4)講述方式表達正確及恰當。平均5分。
(5)多元評量方式運用妥當。平均4.8分。
(6)教學情境安排恰當。平均4.8分。
B.參與者的學習(滿分5分=非常同意)
(1)我能理解跨校社群所分享的教材與訊息。平均4.8分。
(2)我能藉由活動討論產生創新想法與觀點。平均4.8分。
(3)本活動讓我產生具有設計素養導向教案的能力與策略。平均4.7分。
C.參與者使用新知(滿分5分=非常同意)
(1)我願意將活動所學應用在教學現場之中。平均4.8分。
(2)我願意將活動所學帶回學校進行分享。平均4.8分。


第三、四場 鼓動生活藝啟來(鄧婉芸 老師):
A.參與者反應(滿分5分=非常滿意)
(1)活動主題符合我的需求。平均4.8分。
(2)活動課程內容實用。平均4.8分。
(3)教材選擇合宜。平均4.7分。
(4)講述方式表達正確及恰當。平均4.8分。
(5)多元評量方式運用妥當。平均4.8分。
(6教學情境安排恰當。平均4.8分。
B.參與者的學習(滿分5分=非常同意)
(1)我能理解跨校社群所分享的教材與訊息。平均4.9分。
(2)我能藉由活動討論產生創新想法與觀點。平均4.8分。
(3)本活動讓我產生具有設計素養導向教案的能力與策略。平均4.8分。
C.參與者使用新知(滿分5分=非常同意)
(1)我願意將活動所學應用在教學現場之中。平均4.9分。
(2)我願意將活動所學帶回學校進行分享。平均5分。
113-1跨校社群工作坊(表演藝術類)-從遊戲到戲劇+創造性戲劇的多元運用(2024-10-16 2024-12-21)
壹、從遊戲到戲劇(楊菀琪、邱婉婷、蔡佳妏、林欣縈 老師):
A.參與者反應(滿分5分=非常滿意)
(1)活動主題符合我的需求。平均4.7分。
(2)活動課程內容實用。平均4.8分。
(3)教材選擇合宜。平均4.9分。
(4)講述方式表達正確及恰當。平均4.8分。
(5)多元評量方式運用妥當。平均4.7分。
(6教學情境安排恰當。平均4.8分。
B.參與者的學習(滿分5分=非常同意)
(1)我能理解跨校社群所分享的教材與訊息。平均4.8分。
(2)我能藉由活動討論產生創新想法與觀點。平均4.7分。
(3)本活動讓我產生具有設計素養導向教案的能力與策略。平均4.8分。
C.參與者使用新知(滿分5分=非常同意)
(1)我願意將活動所學應用在教學現場之中。平均4.9分。
(2)我願意將活動所學帶回學校進行分享。平均5分。

貳、創造性戲劇的多元運用(楊澤之 老師):
A.參與者反應(滿分5分=非常滿意)
(1)活動主題符合我的需求。平均4.6分。
(2)活動課程內容實用。平均4.6分。
(3)教材選擇合宜。平均4.6分。
(4)講述方式表達正確及恰當。平均4.6分。
(5)多元評量方式運用妥當。平均4.6分。
(6教學情境安排恰當。平均5.0分。
B.參與者的學習(滿分5分=非常同意)
(1)我能理解跨校社群所分享的教材與訊息。平均5.0分。
(2)我能藉由活動討論產生創新想法與觀點。平均5.0分。
(3)本活動讓我產生具有設計素養導向教案的能力與策略。平均4.8分。
C.參與者使用新知(滿分5分=非常同意)
(1)我願意將活動所學應用在教學現場之中。平均4.6分。
(2)我願意將活動所學帶回學校進行分享。平均4.6分。
【113學年度】國小社會領域第一學期教學研究學習社群(第一學期)(2024-10-29 2024-12-04)
教師能運用AI科技,規劃有效的學習策略,並且運透過探究與討論,教師群重新思考與檢視自己的定位與角色,並善用教科書成為教學的其中一個資源,也在備課時進行思考層面的加深加廣。用於教學實務上,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素養導向教案共備1(2024-11-07 2024-11-07)
團員共備能促進專業交流、提升教案品質,讓輔導員互相學習彼此的教學方法與資源,非常有助於教案規劃的精緻度,集思廣益。
113學年度第一學期輔導員教學研究學習社群2-VR融入自然教學(2024-11-14 2024-11-14)
1.在教師的積極倍課及運作下,學生能投入學習並且要達成任務要求。
2.使用教育大市集教材將VR科技融入教育,打造一個不一樣的學習課堂。當互動科技走入教室後,藉由虛擬實境混用技術,使課本裡的內容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113-1【學習社群】AIGC影片生成技術(2024-11-14 2024-11-14)
1.課程可增加團員對生成式AI影音軟體的應用。
2.內容講述部分可再濃縮,增加與學員互動的時間。
113-1素養導向教學研究學習社群研習(二)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本土語文教案設計(2024-11-27 2024-11-27)
共27位回饋,在課程內容符合期待這一項,有24位勾選非常同意,3位勾選同意;在「講師能夠回應您的問題」項目上,有20位勾選非常同意,7位勾選同意;在「本次課程內容所提供的資源或教學策略運用於課堂」項目上,有21位勾選非常同意,6位勾選同意;在「本次專業探究課程能夠促進您個人的教學反思與專業成長」項目上,有21位勾選非常同意,6位勾選同意。
從學員們回饋中,可以得知學員藉由這場研習,得知了許多性別平等教育相關網站,以便往後運用在自己的教學中。再來,也學會議題融入的三種方式,讓教學內容可以更加豐富多元。接著,藉由老師分享的教案,讓學員知道如何撰寫出一份完整的議題融入教案。最後,有關臺灣傳統婚喪喜慶的習俗能引發學員們的共鳴,讓學員一同去探討其中的性別平等教育議題。
113學年度第一學期輔導員教學研究學習社群4-Padlet融入月相及力的作用單元教學探究(2024-12-03 2024-12-03)
1.以活動引起學生學習動機是有用的
2.能鼓勵學生活用所學知識
3.力的活動適合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習。
113學年度第一學期輔導員教學研究學習社群1-AI在自然科教學的可能與省思(2024-12-05 2024-12-05)
1.對於AI工具認識更多且做出來的成果很吸睛
2.積木高樓實作可以了解建築物設計概念
113-1素養導向教學研究學習社群研習(三)能源教育議題融入本土語文教案設計(2024-12-11 2024-12-11)
共24位回饋,在課程內容符合期待這一項,有23位勾選非常同意,1位勾選同意;在「講師能夠回應您的問題」項目上,有23位勾選非常同意,1位勾選同意;在「本次課程內容所提供的資源或教學策略運用於課堂」項目上,有23位勾選非常同意,1位勾選同意;在「本次專業探究課程能夠促進您個人的教學反思與專業成長」項目上,有22位勾選非常同意,2位勾選同意。
從學員的意見回饋可以知道這堂研習,讓老師們了解基礎的能源教育相關知識,並且透過實作課程讓老師可以在教學中實際應用,使老師們獲益良多!
113-1【學習社群】開發板電學課程(2024-12-12 2024-12-12)
1.講師準備充份,理論與應用能符合需求。
2.可應用於教學中
桃園市113學年度上半年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精進國民小學教學品質團員學習社群(一)(2024-12-26 2024-12-26)
本次社群研習將列入日後到校宣講或教學圈主題-指導學生因材網遊戲、使用遊戲來達成素養教學目的。
113學年度第一學期輔導員教學研究學習社群5-比小還要小的粒子建模歷程分享(2024-12-26 2024-12-26)
學員專注聆聽及回應,期望能將課程設計融入正式單元中。
學習社群(三)(2024-12-26 2025-01-03)
1.學員能了解如何運用AI設計課程。
2.輕鬆的上課氣氛,有助於了解未來課程進行中可能會發生的狀況。
3.學員推薦此課程,帶回各校分享給同事。
113素養導向教案共備2(2025-01-02 2025-01-02)
團員一起訂定符合核心素養與課程,且具體明確,能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的學習目標。
提供真實、整合性情境,讓學生能解決實際問題。
強調跨領域連結與應用,共同設計多元化的教學策略。最後共同檢視使用的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量,確保學生理解與應用能力。
桃園市113學年度上半年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精進國民小學教學品質團員學習社群(二)(2025-01-02 2025-01-02)
分析三上翰林版9個單元的教材脈絡,並給予各個單元的教學建議,協助釐清教學誤區,讓團員們收穫滿滿。
113學年度第一學期輔導員教學研究學習社群6-虎頭山步道生態導覽(2025-01-09 2025-01-09)
1.此處離市區近,跟學生生活連結性強,適合安排戶外教育的地點。
2.以植物童玩非常適合在植物或生態單元的引起動機,值得嘗試看看。
113學年度第二學期輔導團員教學研究學習社群1-素養導向評量與實作(2025-02-27 2025-02-27)
1.Chatgpt可以用來幫助老師多面性思考及彙整資料,很值得多方嘗試。
2.看到試題變成網頁模式很有成就感。
113學習社群-全英素養導向教案設計發表(2025-03-19 2025-03-19)
現場教師能夠藉由與輔導員的專業對談,在無論是教學原理、教學策略、素養導向及表現任務設計等各方面都更有概念。
113學年度桃園市國民教育輔導團國小健康與體育領域分團/國小學習社群計畫工作坊1(2025-03-20 2025-03-20)
1.學員能上手Poe、Padlet使用。
2.後續5/1日自主學習,再次操作演練。
113學年度第二學期輔導團員教學研究學習社群2-鳶尾花之美植物生態探教學(2025-03-21 2025-03-21)
鳶尾花雖然不是台灣本土原生的植物,不過在法國、荷蘭等地都有鳶尾花的蹤跡,可以就植物細部的生態構造,來作為自然科學領域的植物相關課程的教材研究。
113學年度第2學期生活課程輔導小組專業學習社群(2025-03-27 2025-06-05)
1.自主學習
2.6C的內涵與培養原則與策略
3.HiTeach5的使用
4.AI的操作
國小本土語文素養導向教學研究學習社群(三)Canva的製作與應用(2025-04-10 2025-04-10)
共11位回饋,在「課程內容符合期待」、「講師能夠回應您的問題」、「本次課程內容所提供的資源或教學策略運用於課堂」及「本次專業探究課程能夠促進您個人的教學反思與專業成長」四個項目上,都是10位勾選非常同意,1位勾選同意。
透過回饋單之呈現,可以了解全部參與的老師對於此次課程的滿意度是非常高的。
國小本土語文素養導向教學研究學習社群(二)素養導向教學活動設計發表(2025-04-10 2025-04-10)
共11位回饋,在「課程內容符合期待」、「講師能夠回應您的問題」、「本次課程內容所提供的資源或教學策略運用於課堂」及「本次專業探究課程能夠促進您個人的教學反思與專業成長」四個項目上,都是10位勾選非常同意,1位勾選同意。
透過回饋單之呈現,可以了解全部參與的老師對於此次課程的滿意度是非常高的。
113小英學習社群2(2025-04-10 2025-04-10)
本次研習整合生成式AI工具於英語教學中,實用性高且內容豐富,讓教師能以主題式教學生成多媒體故事繪本動畫,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與課堂互動。講師示範清楚,操作步驟具體,課程設計具啟發性。整體滿意度為90分,建議未來可增加更多實作時間,以利教師實地操作與應用。
113學年度第1學期國語文分團輔導員學習社群(2024-09-02 2025-01-20)

113學年度第1學期生活課程輔導小組專業學習社群(2024-09-02 2025-01-20)

113-1跨校社群工作坊(視覺藝術類)-彩墨之間(2024-09-04 2024-10-23)
(1)教學活動運用的討論可以獨立出,且多一些實質討論。
113上小英學習社群1(2024-09-12 2024-09-12)
這次的研習地點網路不是很通暢,一開始有些浪費時間,所幸後來改以學員自己的行動網路連線後,各組都可以順利完成流暢的操作與體驗。
113學年度第一學期輔導員教學研究學習社群3-啄木鳥垂降(2024-09-12 2024-09-12)
1.課程設計雖有教師模擬學生實際操作,但因程度有別,難度可能要再稍微降低。
2.教材內容已包含思考智能、問題解決及科學態度與本質等各面向,但應考量學生能力,尤其是開放性問題應提供相關評分規準
學習社群1(2024-09-26 2024-09-26)
1.老師應要精熟AI之使用,其助益才能最大化。
2.課程設計,經小組討論,更能有創意、吸引力。
113-1素養導向教學研究學習社群研習(一)安全教育議題融入本土語文教案設計(2024-10-09 2024-10-09)
因發出去的公文研習名稱寫安全教育議題融入原住民語教案設計,導致除了本土語輔導團的成員之外,報名人數非常少,十分可惜。
研習結束後,修正後面兩場研習的名稱,期許接下來的兩場研習會有更多老師踴躍報名。
113-1跨校社群工作坊(音樂類)-擊樂合奏真有趣(2024-10-16 2024-12-11)
(1)之後活動會場動線標示,可標示更清楚。
113-1跨校社群工作坊(表演藝術類)-從遊戲到戲劇+創造性戲劇的多元運用(2024-10-16 2024-12-21)
(1)調整社群內容以表演藝術在實務上的教學與應用為主。
【113學年度】國小社會領域第一學期教學研究學習社群(第一學期)(2024-10-29 2024-12-04)

素養導向教案共備1(2024-11-07 2024-11-07)
需要留意過於一致的教學設計可能限制教師的創新空間,無法靈活調整課程以適應不同班級特性。
113學年度第一學期輔導員教學研究學習社群2-VR融入自然教學(2024-11-14 2024-11-14)
1.剛剛接觸AR虛擬實境融入教學現場,發現這是一項讓學生能完全投入學習的設備,要留意的是不要讓教學流於遊戲化,也要讓學生了解設備應用的意義。
2.5G新科技融入教學的專案,除了讓學生有機會體驗外,教師更可以正向態度面對使用新科技讓教學活動有新風貌。
113-1【學習社群】AIGC影片生成技術(2024-11-14 2024-11-14)
會再講師溝通,使講師更能掌握授課節奏
113-1素養導向教學研究學習社群研習(二)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本土語文教案設計(2024-11-27 2024-11-27)
此次研習在廣為宣傳之下,人數較第一次研習多,但仍不到預期的50人。而在此次研習結束前,透過在會議室留言版宣導第三次的研習時間,有增加報名人數,之後也可運用這樣的方式宣導,鼓勵老師們踴躍參加研習、自我增能。
113學年度第一學期輔導員教學研究學習社群4-Padlet融入月相及力的作用單元教學探究(2024-12-03 2024-12-03)
1.太陽月亮觀察容易受天候及時間影響,可以輔以數位科技融入教學。
2.力的活動很有趣、也很吸引學生操作,但必須有明確的教學內容,不然只會變成遊戲式的活動。
113學年度第一學期輔導員教學研究學習社群1-AI在自然科教學的可能與省思(2024-12-05 2024-12-05)
講師授課太精采,時間不夠用
113-1素養導向教學研究學習社群研習(三)能源教育議題融入本土語文教案設計(2024-12-11 2024-12-11)
今日與會的師長有建議本土語文輔導小組,可以建議書商可以把一些相關議題放在課文後面,當延伸教材喔!
113-1【學習社群】開發板電學課程(2024-12-12 2024-12-12)

桃園市113學年度上半年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精進國民小學教學品質團員學習社群(一)(2024-12-26 2024-12-26)
遇下課時,會議室外學生大聲喧嘩,影響講師授課,可在會議室外放個立牌,提醒學生經過時保持安靜。
113學年度第一學期輔導員教學研究學習社群5-比小還要小的粒子建模歷程分享(2024-12-26 2024-12-26)
若能實際操作~更棒!
學習社群(三)(2024-12-26 2025-01-03)
健體操作型課程融入AI不事件容易的事,如何運用AI實施評量,是值得探討的課題。
113素養導向教案共備2(2025-01-02 2025-01-02)
實施之後教師根據教學經驗進行個人反思,分析教案的成效及不足之處。如果可以蒐集學生的學習意見,也能了解活動對他們的影響。之後根據反思與回饋調整教案,為未來教學做準備。
桃園市113學年度上半年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精進國民小學教學品質團員學習社群(二)(2025-01-02 2025-01-02)
今日部份團員來得比較晚,以致今天研習比預定時間晚一些,對教授較不好意思。以後要提醒團員們留意時間。
113學年度第一學期輔導員教學研究學習社群6-虎頭山步道生態導覽(2025-01-09 2025-01-09)
此處範圍廣闊、步道多元,需事先作好行程規劃,以免花費時間在走路上。
113學年度第二學期輔導團員教學研究學習社群1-素養導向評量與實作(2025-02-27 2025-02-27)
1.本次有建立資料庫的程式編寫,對於團員有些吃力。
2.對於AI設計的命題及課程,老師仍需要再次確認,以防出錯。
113學習社群-全英素養導向教案設計發表(2025-03-19 2025-03-19)
建議可以再增加回流後的回流講座,也就是讓教師在經過精修教案之後,帶回現場實際實施教學,再回到輔導團辦理的講座中進行實施後的分享與心得回饋。
113學年度桃園市國民教育輔導團國小健康與體育領域分團/國小學習社群計畫工作坊1(2025-03-20 2025-03-20)
1.研習環境的電源以及良好的網路環境需再調整。
2.如要推廣至第一線老師能運用,學員要更精熟操作。
113學年度第二學期輔導團員教學研究學習社群2-鳶尾花之美植物生態探教學(2025-03-21 2025-03-21)
講師可以就不同區域的植物生態環境與構造特徵及生存存機制的特性來作比較,擴大植物探究樣本。
113學年度第2學期生活課程輔導小組專業學習社群(2025-03-27 2025-06-05)

國小本土語文素養導向教學研究學習社群(三)Canva的製作與應用(2025-04-10 2025-04-10)
實作的時間較少,無法實際操作了解問題點在哪裡,下次若能安排較長的時段,或是將課程分成兩次來進行,學員的收穫會更多。
國小本土語文素養導向教學研究學習社群(二)素養導向教學活動設計發表(2025-04-10 2025-04-10)
當日研習的場地聲音效果不佳,因此講師在播放教學影片時的聲音有點小聲,無法聽清楚教師與學生間的對話。下次應先行了解研習場地的設備狀況,以避免類似的問題再發生。
113小英學習社群2(2025-04-10 2025-04-10)
1. 實作時間略顯不足:參與者需更多時間實際操作AI工具,才能加深理解與應用技巧。
2. 差異化教學需求:參與教師背景不同,可提供初階與進階分組課程,讓學習更符合個別需求。
3. 技術支援可加強:若能提供更完善的現場技術支援或課後操作指引,將有助於教師後續實踐。
4. 成果分享機會不足:若能安排學員簡短展示操作成果,可提升學習動機與交流成效。

 

【 114 學年度 輔導員教學研究學習社群 】精進教學計畫執行成效詳細內容
項次 計畫項目 實施內容與說明 辦理時間 辦理單位 量的分析 質的分析
場次 人次 滿意度 實施成效(含滿意度評估) 改進事項/饋意見
1 113學年度第1學期國語文分團輔導員學習社群(檢視) 1.輔導員分3組進行社群研討。
2.主題增能:數位工具融入國語文教學、寫作教學、素養評量命題。
3.備觀議課增能工作坊。
4.教學設計實作
2024-09-02
2025-01-20
國語_國小 5 67 0% 1.三個主題的教學設計手稿。
2.備觀議課的重點掌握。
3.成果資料的呈現

1.數位化在「生生用平板」的政策下已成顯學,找尋好用且有效的數位工具導入教學
2.扣緊數位工具與國語文教學之間的關係,切勿淪為數位工具的使用。
3.從課綱中的學習重點導入,可以帶老師們直指國語文教學的核心,進而思索進行素養教學與評量的方式。
4.閱讀理解的題型是目前老師們最感困難的,可以在這個部分再研發適合的策略分享給現場老師。
5.團員在與學校教師共備前注意事項:(1)掌握討論期程時間軸。(2)團員先就教案聚焦。(3)給明確的建議。
6.分享時一次引入太多的數位工具,對於現場不那麼熟悉數位工具的老師可能反而造成壓力,讓老師們懼怕引入數位工具,或許,可以一次聚焦一兩種數位工具,慢慢帶領老師熟習。
2 113學年度第1學期生活課程輔導小組專業學習社群(檢視) 1.自主學習與鷹架策略。
2.課程設計
3.數位學習、評量與策略
2024-09-02
2025-01-20
生活_國小 4 34 0% 1.自主學習
2.6C的內涵與培養原則與策略
3.iPad的操作
4.HiTeach5的使用

1.IPAD用於教學的內容,非常豐富。講師以邊講述內容並且讓我們具體操作的方式進行,讓我學會了:課堂APP的操作、錄音、免登入上傳檔案等實際的教學百寶箱活動。
2.關於年度教案的心靈雞湯真的很有效,讓我們澄清了要先去確定6C 媽媽和寶寶。我們決定要以合作力為c媽媽,溝通能力和問題解決為C寶寶。也就是說要以紙為主題,但整個聚光燈是要打在6C上。我們也順利瘦身了原來的四大主題活動教案,希望在之後的年度教案教學中能發掘出對孩子合作能力探討的火花。
3.今年的年度教案--以「紙」想這樣玩,加入學生6C自主學習力---協作。試教班級學生目前為止無合作學習的經驗,所以無法從教師交待的任務中去進行合作學習。經由授課和觀課老師的分享,再經由吳璧純教授和伙伴的討論,覺得授課老師的指導語可再明確,另外如何從學生的回饋中知道其是否學會聆聽和回應,老師可設計簡易學習單或從學生的回答中再加以引導,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如何與人溝通。
4. 這是呈文主任第二次為我們進階HiTeach課程,呈文主任透過生動活婆課程實際的例子讓我們實際操作體驗,使我們對於HiTeach功能有更深的了解,尤其呈文主任幽默風趣的教學風格,讓研習氛圍熱鬧活絡,感謝主任的辛勞與付出。
HiTeach的操作對大家都並不陌生,但是如何結合課程,讓它成為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及提升教學成效的工具,無論是事前的備課工作,對於教材的熟悉度,都考驗著我們的專業能力,生活課程其實重在實際操作與探究的過程,平板操作與實際生活體驗的搭捏,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我想無論是平板、AI及互動遊戲這些都是很好的工具,但是面對不同的課程、不同的學生,我們也要練就我們的專業能力,去靈活搭配與應用這些推陳出新的工具。
3 113-1跨校社群工作坊(視覺藝術類)-彩墨之間(檢視) 第一場(113/09/04),篆書賞析與創作1。篆書與團扇的實作教學。

第二場(113/09/25),篆書賞析與創作2。篆書反白技巧的實作教學。

第三場(113/10/09),橫山書法藝術館-《美術館裡的「書」:韓國現當代書藝展》。二戰以來韓國書法的發展與變遷,表現出韓國書法家對「韓國書藝是什麼」的探索與思考。展品風格形式多樣,包括韓國書藝與漢字書法、日本書道及西洋現代藝術的對應;內涵則有古典傳統、民族意識及現代化的交織。

第四場(113/10/23),桃園市立兒童美術館-《光盒作用》。邀請國際藝術團隊卡諾夫斯基,為孩童策畫具啟發性的光學色彩教育計畫,展覽將沿著「視覺的形成」、「顏色的形成」、「色光的形成」三大主軸,帶領孩童透過動手操作一系列的光影實驗、美感教育互動,從中認識「印刷」與「光學」的色彩構成原理,並洞悉視覺與光學之間的關係。
2024-09-04
2024-10-23
藝術_國小 4 61 0% A.參與者反應(滿分5分=非常滿意)
(1)活動主題符合我的需求。平均4.9分。
(2)活動課程內容實用。平均4.8分。
(3)教材選擇合宜。平均4.8分。
(4)講述方式表達正確及恰當。平均4.9分。
(5)多元評量方式運用妥當。平均4.7分。
(6)教學情境安排恰當。平均4.9分。

B.參與者的學習(滿分5分=非常同意)
(1)我能掌握課程內容的重點。平均4.7分。
(2)我能藉由活動討論產生創新想法與觀點。平均4.7分。
(3)本活動讓我產生具有設計素養導向教案的能力與策略。平均4.7分。

C.參與者使用新知(滿分5分=非常同意)
(1)我願意將活動所學應用在教學現場之中。平均4.8分。
(2)我願意將活動所學帶回學校進行分享。平均4.8分。
(1)教學活動運用的討論可以獨立出,且多一些實質討論。
一、篆書賞析與創作(宋良銘 老師):
(01)活動輕鬆有趣。
(02)能把書法課變得活潑而吸引學生實在是太厲害了。主辦學校很用心,在場地跟聯絡上都很完善。希望未來能提供硬筆書法相關課程。
(03)敲碗想上水墨畫的教學研習。
(04)講師講解簡單清楚。
(05)對現場教學有直接幫助。希望下次舉行數位藝術,生成式AI。
(06)謝謝,正誼校長和輔導團夥伴有主題性的規劃安排,辛苦了!講師課程設計能實際運用至現場教學,簡單易學。希望下次舉辦展場藝術欣賞或編織有關之課程。
(07)若能加點水墨繪畫教學的部份會對教學上更有幫助的。希望有水墨教學或是布的編織課程工作坊。

二、參訪大園區橫山書法藝術館(胡正誼 校長):
(01)活動安排內容豐富得宜,收益良多。未來課程內容希望增加現當代藝術於國小教學現場執行。
(02)能夠藉由參訪吸收新知,更能活化教學的課程。謝謝正誼校長全程陪伴,感謝您的用心。也特別謝謝擔任協助召集的夥伴。希望未來工作坊內容有繪本結合視覺藝術課程。
(03)牡丹導覽的說明專業,淺顯易懂又風趣,很精彩。謝謝,正誼校長的規劃與精闢的補充說明介紹,讓大家能在教學之餘有放鬆的充電之旅。希望未來工作坊能增加校長提到的創意春聯教學、中國其他藝術文化,如:大溪木工...編織藝術等,也很有興趣。
(04)傳統與現代的結合,有助於108課綱課程推展。講師材料的準備非常有系統,讓我學習許多教學的步驟。希望未來工作坊能增加漫畫創作與欣賞的課程。

三、參訪中壢區桃園市立兒童美術館(游裕德 老師):
(01)可以應用在課堂上實際的操作建議。推廣桃園新的兒童美術館,非常詳細介紹館內的資源~。希望未來工作坊能增加可以動手做的課程。
(02)承辦人員細心用心,讓活動進行很順暢。非常喜歡參訪的部分,能夠讓我們跟地區教育資源結合。希望未來工作坊能增加水彩或色鉛筆的應用。
(03)謝謝辛苦的工作人員,對印刷三原色有更具體的認識和操作。
(04)謝謝輔導團的用心。愉快又充實的午後,明天上課就來跟學生分享兒美這次的特展,推薦小朋友來兒美術館走走!希望未來工作坊能增加敲碗上兒童水墨課教學!我會全勤出席哦!
(05)活動安排流暢,有欣賞的部份,也有課程分享的部份,收穫良多。展覽主題的色彩呈現,將視覺藝術結合科普教育,符合時代所趨。希望未來工作坊能增加閒置空間的運用,以及裝置藝術家的創作靈感,讓教師學員也能產出在地化的特色課程設計。
(06)建築的介紹若能整個館區走一次,相信會讓大家印象和感受更深。
(07)如同講師所言,兒童參觀美術館目的為啟蒙兒童欣賞美的素養,而非對藝術家的崇拜。
(08)感謝館方人員提供教學資訊,也謝謝輔導團引導的教育活動。美術館教育是個學校外,一個適合兒童學習與體驗的跨領域學習場域,也是教師們能獲取教學養份和資源的地方。
(09)兒童美術館參訪實用充實,可實際運用於課程上。
(10)教學活動運用的討論可以獨立出,且多一些實質討論。
4 113上小英學習社群1(檢視) 講師帶領輔導員操作VR載具,確認學員都能操作並下載相關應用程式。本次為初次認識載具操作方式與應用程式設計原理的基礎教學。 2024-09-12
2024-09-12
英語文_國小 1 11 0% 本次採購4個VR頭盔,輔導團分為4群,每群3人共學,輪流使用裝置,務必使每個人都能熟悉操作。 這次的研習地點網路不是很通暢,一開始有些浪費時間,所幸後來改以學員自己的行動網路連線後,各組都可以順利完成流暢的操作與體驗。
第一次就上手,網路和網速是重要因素,將載具帶回後可以慢慢研究熟悉裝置,並發展適合教學的運用模式。
5 113學年度第一學期輔導員教學研究學習社群3-啄木鳥垂降(檢視) 1.探究學生在學習與接觸到各種形變,並瞭解到形變可能會影響物體的運動,例如彈簧。因此本活動教學時,著重在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的聯結,以幫助學生認識形變如何改變運動,並能進而發現生活中張力與形變的關聯。
2.設計活動課程,讓學生透過觀察啄木鳥的垂降過程,找出可能影響的因素,並設計實驗,以進一步探索。
3.設計探索歷程的學習單,讓學生可以循序漸進地操作。
2024-09-12
2024-09-12
自然_國小 1 8 0% 1.完成2小時的課程的科學遊戲教案。
2.透過教師小組的方式學習,發展不同的學習模式
3.體驗導學、共學的方式,讓學員可以了解組內分工的操作模式。
4.討論教學材料包的內容物特質,讓材料包可以以最經濟的方式組成。
1.課程設計雖有教師模擬學生實際操作,但因程度有別,難度可能要再稍微降低。
2.教材內容已包含思考智能、問題解決及科學態度與本質等各面向,但應考量學生能力,尤其是開放性問題應提供相關評分規準
1.透過教師實作,也可以找到教學的盲點。
2.探究式的操作歷程,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自我的科學實驗精神與態度。
3.利用簡易教具探討物理性質/特性的歷程,可以促使第一線的老師學習怎麼設計一個教學活動。
6 學習社群1(檢視) 1.聚焦於「素養導向-評量」之主題進行AI生成課程實作。
2.113學年定期聚會,邀請專精領域之講師,帶領社群教師共同研討及設計教案、評量,並檢討實際執行後之成果。
2024-09-26
2024-09-26
健體_國小 0 14 0% 1.AI運用於課程,評量方面能更多元化。
2.透過分享、討論,學員能知道AI是教學的好幫手。
1.老師應要精熟AI之使用,其助益才能最大化。
2.課程設計,經小組討論,更能有創意、吸引力。
1.以資訊融入健康課程之得獎作品分享,是難得的挖寶時機。
2.教案之各大標題,看見設計者的巧思。
7 113-1素養導向教學研究學習社群研習(一)安全教育議題融入本土語文教案設計(檢視) 原住民族相關網站介紹
族語12階教材介紹
安全教育議題之內涵
安全教育議題如何融入本土語文教案設計
2024-10-09
2024-10-09
本土_國小 0 15 0% 共8位回饋,有6位非常同意、4位同意本次課程內容符合期待及目標、講師能夠回應學員的需求與問題、促進教學反思與專業成長、也可將本次課程內容所提供的資源或教學策略運用於課堂。
1.教導大家藉由議題的特性幫助學生學習本土語文,如此一來可放大學生的學習觀。
2.講授議題的時代性、脈絡性、變動性、討論性、跨域性,讓老師們知曉議題是會隨著時代、領域等改變而變化的。
3.補充原住民語相關教學資源,讓老師可實際運用在教學現場。
4.講授影片、新聞、文本閱讀、親身走訪等方式,皆可以讓學生對議題有更深入的了解。
5.介紹各式AI軟體,並提供模板、實際操作如何運用AI軟體設計教案,讓老師們獲益良多。
因發出去的公文研習名稱寫安全教育議題融入原住民語教案設計,導致除了本土語輔導團的成員之外,報名人數非常少,十分可惜。
研習結束後,修正後面兩場研習的名稱,期許接下來的兩場研習會有更多老師踴躍報名。
講師介紹得非常仔細~除了做了族語、安全議題的相關知能,也提供了許多數位資源、AI軟體讓大家可以做為輔具來使用。獲益良多!!!
8 113-1跨校社群工作坊(音樂類)-擊樂合奏真有趣(檢視) 第一場 打擊出趣教學體驗(張方鴻 老師):
認識專業打擊音樂教室的設備跟樂器;研討打擊樂器如何融入課程。

第二場 木箱鼓風格演繹實作(吳政君 老師):
學習木箱鼓拍打技巧,與研究木箱鼓如何融入藝術課程。

第三、四場 鼓動生活藝啟來(鄧婉芸 老師):
探討何種樂器適合國小學生入門學習音樂節奏,以及如用生活週遭的物品來進行音樂節奏的教學,並能利用肢體配合節奏產生肢體律動。
2024-10-16
2024-12-11
藝術_國小 4 60 0% 第一場 打擊出趣教學體驗(張方鴻 老師):
A.參與者反應(滿分5分=非常滿意)
(1)活動主題符合我的需求。平均4.5分。
(2)活動課程內容實用。平均4.8分。
(3)教材選擇合宜。平均4.7分。
(4)講述方式表達正確及恰當。平均4.8分。
(5)多元評量方式運用妥當。平均4.8分。
(6)教學情境安排恰當。平均4.8分。
B.參與者的學習(滿分5分=非常同意)
(1)我能理解跨校社群所分享的教材與訊息。平均4.7分。
(2)我能藉由活動討論產生創新想法與觀點。平均4.7分。
(3)本活動讓我產生具有設計素養導向教案的能力與策略。平均4.4分。
C.參與者使用新知(滿分5分=非常同意)
(1)我願意將活動所學應用在教學現場之中。平均4.7分。
(2)我願意將活動所學帶回學校進行分享。平均4.7分。


第二場 木箱鼓風格演繹實作(吳政君 老師):
A.參與者反應(滿分5分=非常滿意)
(1)活動主題符合我的需求。平均4.8分。
(2)活動課程內容實用。平均4.8分。
(3)教材選擇合宜。平均5分。
(4)講述方式表達正確及恰當。平均5分。
(5)多元評量方式運用妥當。平均4.8分。
(6)教學情境安排恰當。平均4.8分。
B.參與者的學習(滿分5分=非常同意)
(1)我能理解跨校社群所分享的教材與訊息。平均4.8分。
(2)我能藉由活動討論產生創新想法與觀點。平均4.8分。
(3)本活動讓我產生具有設計素養導向教案的能力與策略。平均4.7分。
C.參與者使用新知(滿分5分=非常同意)
(1)我願意將活動所學應用在教學現場之中。平均4.8分。
(2)我願意將活動所學帶回學校進行分享。平均4.8分。


第三、四場 鼓動生活藝啟來(鄧婉芸 老師):
A.參與者反應(滿分5分=非常滿意)
(1)活動主題符合我的需求。平均4.8分。
(2)活動課程內容實用。平均4.8分。
(3)教材選擇合宜。平均4.7分。
(4)講述方式表達正確及恰當。平均4.8分。
(5)多元評量方式運用妥當。平均4.8分。
(6教學情境安排恰當。平均4.8分。
B.參與者的學習(滿分5分=非常同意)
(1)我能理解跨校社群所分享的教材與訊息。平均4.9分。
(2)我能藉由活動討論產生創新想法與觀點。平均4.8分。
(3)本活動讓我產生具有設計素養導向教案的能力與策略。平均4.8分。
C.參與者使用新知(滿分5分=非常同意)
(1)我願意將活動所學應用在教學現場之中。平均4.9分。
(2)我願意將活動所學帶回學校進行分享。平均5分。
(1)之後活動會場動線標示,可標示更清楚。
第一場 打擊出趣教學體驗(張方鴻 老師):
(1)非常喜歡,謝謝你們的用心。
(2)很棒的活動,謝謝。
(3)非常感謝,能和大家在短時間之內合奏一曲真是太開心了。
(4)還有其他小的打擊樂器沒介紹,我也忘了問。謝謝老師詳盡的介紹,很棒,鼓類可以像鍵盤類讓大家打打看,後面沒有大合奏沒關係。打擊可以延伸,不過很可惜後面的課程因校內有其他一定要參加的研習,所以無法參與。
(5)謝謝講師用心的教導。
(6)很棒!我很喜歡。感謝講師分享,打擊樂器的運用在教學上也有一些啟發,也讓我渡過一個美好的下午!希望有會組織與經營兒童節奏樂隊相關的培訓。
(7)對各個打擊樂器有更多的了解,引發對這些樂器的好奇感受,最後一起合奏很有趣~~。

第二場 木箱鼓風格演繹實作(吳政君 老師):
(1)謝謝輔導團請到明星講師,讓我認識一個新樂器。心靈打鼓現在很重要。
(2)非常棒。老師的教學引導語很棒。希望有機會學習打擊樂。
(3)能夠有持續的木箱鼓研習。講師的說明很適合非音樂領域的我,楊老師能夠邀請到重量級的講師,也希望不要只有這一次。希望能學習阿卡貝拉和電子琴的應用。
(4)非常棒。謝謝輔導團用心安排。
(5)大家辛苦了。講師-政君老師,木箱鼓太強了!
(6)謝謝大家參加。講師深入淺出的講解並能讓學員樂在其中,讓整場研習學習愉快。
(7)感謝主辦老師的投入,舉辦優質研習。講師深入淺出的指導,獲益良多,談吐幽默風趣,接納不同專業的學員,直得學習。
(8)氣氛非常的融洽很開心來學習。很喜歡教師營造的氛圍。希望能有直笛的相關課程。

第三場 鼓動生活藝啟來(鄧婉芸 老師):
(1)很好玩。很實用。
(2)這次研習介紹到了許多小樂器的使用方法,也都有讓我們實際操作,我覺得很有趣。
(3)教學內容活潑,可以跨領域延伸。將節拍教學呈現多樣性。認識很多打擊樂器,也介紹如何製作雷聲筒。老師的教學巧思很能觸及現場教學教師的共鳴。期待鄧老師能持續分享打擊樂器之應用。
(4)次可以實施一堂實作小樂器的課程。講師將教學方式、教材、影片分享給我們,讓我們能身歷其境感受課程的樂趣並吸取經驗,能夠增進我們的教學方式,更能跳脫自己的框架,於我們而言真的是獲益良多! 希望之後還有類似的研習活動。想了解音樂與視覺藝術要如何在課堂上做結合。
(5)若能將音樂與表演藝術做結合,相信課程會更有意思。教師對打擊樂的造詣佳,不藏私分享。課程內容可實際運用於現場教學,收穫豐富~感恩~。希望能邀請多元創意並能將藝術領域(視覺、表演、音樂)做整合的,或將藝術與其他領域、議題、科技做跨域整合的。
(6)喜歡老師實作練習與課程,感恩輔導團的用心。有許多打擊樂器可以實際操作很有趣。
(7)4樓廁所的指示動線,沒有很清楚,若能有所標示會更好。即使只是小樂器的合奏,講師也細心講解使用方式並親自示範,很感謝。體會到生活物品皆樂器:洗衣板代替刮葫物盡其用;響板可以用鋤頭的木柄來製作,非常另類令人印象深刻。有激發出教學靈感,今後上課可以應用在學生身上。這種打擊樂、合奏的課程很不錯,可以多舉辦推廣。
(8)今天講師使用小樂器,運用到歌曲上面,讓學生可以練習二部合奏這個部分覺得很適合,二部合奏可以讓學生練習專注及節奏還有與同學間的團隊合作是很有幫助的,且相信學生會很喜歡節奏練習。感謝講師今天分享小樂器的使用。今天最受用的是鈴鼓的練習,把鈴鼓當成手鼓練習節奏是很有趣的練習,也可以訓練反應,對於這個練習特別的印象深刻也喜歡,也期待下次的課程。感謝講師今天分享樂器的運用及實際操作,日後會把今天課堂內容帶進我的音樂課程裡來運用的,感謝講師。希望下次上課的音感鍾及音律管有更多遊戲方式帶進課程,期待下次課程。希望有機會可以舉辦跟音樂治療相關的課程。課程設計是可以簡單的運用到課程來使用。謝謝講師今天精彩的課程,最後感謝今天所有參與的老師,校長,還有自立國小的場地,感謝。

第四場 鼓動生活藝啟來(鄧婉用芸 老師):
(1)非常感恩。讓我認識旋律鐘與律音管的打擊方式,可以帶到教學現場。希望有機會請趙偉峻老師教巴西鼓,音樂律動。
(2)很棒,謝謝你們的用心。喜歡木箱鼓。請望有更專業的教學。
(3)期待相關研習持續辦理。了解各種樂器的不同功用與配合,也能使用生活周遭的物品進行音樂教學。希望再舉辦阿卡貝拉的研習。
(4)感謝老師讓我們學習到律音棒及手鐘的使用和教學方式~,希望下次可以換其他不同的小樂器。我覺得能用簡單的小樂器教導孩子節奏、旋律、歌唱及敲打方式,甚至能用此活動延展到上台表演,是一件很棒的課堂學習和體驗!可以延展更多不同的樂器、結合不同科技方式,想學習更多多元的教學方式。
(5)謝謝老師介紹律音管及手鐘,剛好學校最近在訂一批樂器,順便把手鐘也一起訂了。
(6)講師親切熱情很會炒熱氣氛。學習用不同的符號表現抽象音符。期望有直笛技巧練習。
(7)打鼓的運用還不賴,可以運用在教學上面。剛好最近在編輯直笛演奏,剛好把鈴鼓跟直笛放在一起表演或者是把鼓棒跟直笛放一起演奏,一定會獲得好評的。感謝講師願意提供研習課程分享給我們表演運用,感謝。音感鐘跟音律管整體節奏+鼓棒運用都非常實用很適合用在教學上面。對於老師預告的音樂桌遊有興趣,AI的部份也是趨勢,期待下學期的研習課程。
9 113-1跨校社群工作坊(表演藝術類)-從遊戲到戲劇+創造性戲劇的多元運用(檢視) 壹、從遊戲到戲劇:
藉由生活周遭的物件來產生音樂節奏,並利用身體配合音樂節奏,並透過戲劇遊戲讓學生瞭解如何運用自我姿體來說故事。

貳、創造性戲劇的多元運用:
介紹AI的目前的運用層面,與AI運用於表演藝術中的現況。
2024-10-16
2024-12-21
藝術_國小 4 79 0% 壹、從遊戲到戲劇(楊菀琪、邱婉婷、蔡佳妏、林欣縈 老師):
A.參與者反應(滿分5分=非常滿意)
(1)活動主題符合我的需求。平均4.7分。
(2)活動課程內容實用。平均4.8分。
(3)教材選擇合宜。平均4.9分。
(4)講述方式表達正確及恰當。平均4.8分。
(5)多元評量方式運用妥當。平均4.7分。
(6教學情境安排恰當。平均4.8分。
B.參與者的學習(滿分5分=非常同意)
(1)我能理解跨校社群所分享的教材與訊息。平均4.8分。
(2)我能藉由活動討論產生創新想法與觀點。平均4.7分。
(3)本活動讓我產生具有設計素養導向教案的能力與策略。平均4.8分。
C.參與者使用新知(滿分5分=非常同意)
(1)我願意將活動所學應用在教學現場之中。平均4.9分。
(2)我願意將活動所學帶回學校進行分享。平均5分。

貳、創造性戲劇的多元運用(楊澤之 老師):
A.參與者反應(滿分5分=非常滿意)
(1)活動主題符合我的需求。平均4.6分。
(2)活動課程內容實用。平均4.6分。
(3)教材選擇合宜。平均4.6分。
(4)講述方式表達正確及恰當。平均4.6分。
(5)多元評量方式運用妥當。平均4.6分。
(6教學情境安排恰當。平均5.0分。
B.參與者的學習(滿分5分=非常同意)
(1)我能理解跨校社群所分享的教材與訊息。平均5.0分。
(2)我能藉由活動討論產生創新想法與觀點。平均5.0分。
(3)本活動讓我產生具有設計素養導向教案的能力與策略。平均4.8分。
C.參與者使用新知(滿分5分=非常同意)
(1)我願意將活動所學應用在教學現場之中。平均4.6分。
(2)我願意將活動所學帶回學校進行分享。平均4.6分。
(1)調整社群內容以表演藝術在實務上的教學與應用為主。
壹、從遊戲到戲劇(楊菀琪、邱婉婷、蔡佳妏、林欣縈 老師):
(1)非常喜歡,謝謝你們的用心。
(2)很棒的活動,謝謝。很實用。
(3)這次研習介紹到了許多小樂器的使用方法,也都有讓我們實際操作,我覺得很有趣。
(4)教學內容活潑,可以跨領域延伸。將節拍教學呈現多樣性。
(5)體會到生活物品皆可表演。
(6)用簡單的小樂器教導孩子節奏、旋律、歌唱及敲打方式,並延展到上台表演,是很棒的課堂。
(7)音律管整體節奏+鼓棒運用都非常實用很適合用在教學上面。

貳、創造性戲劇的多元運用(楊澤之 老師):
(1)獲益良多。
(2)感謝講師及協辦單位,學習到很多!
(3)心得:科技來自人性,人性來自科技。希望有機會提供活化實務、實例、課堂之課程。
(4)感謝教授精闢分析介紹AI與表演藝術結合運用的觀點,很有同感!透過介紹AI與表演藝術結合運用觀,學員討論熱烈並分享看法!很棒的研習課程!
(5)謝謝主辦學校的用心。
(6)對AI在表演藝術教學上的應用有更深一層的瞭解,明白不要為了AI而AI要,將AI妥適運用在教學上。期望下次研習有表演藝術在實務上的教學與應用。
10 【113學年度】國小社會領域第一學期教學研究學習社群(第一學期)(檢視) 1.談用AI科技解決教育工作。
2.社會領域教科書的前世今生。
3.數位融入教學。
2024-10-29
2024-12-04
社會_國小 3 45 0% 教師能運用AI科技,規劃有效的學習策略,並且運透過探究與討論,教師群重新思考與檢視自己的定位與角色,並善用教科書成為教學的其中一個資源,也在備課時進行思考層面的加深加廣。用於教學實務上,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1.講師帶領的幾個軟體,非常實用,縮短了備課時間,增進各項資源,運用AI科技,讓我們教學工作更順暢。
2.透過講師脈絡化的系統課程,更清晰了解臺灣教科書的演變,思考教科書中教師的角色,討論教師運用教科書的方式,探究教科書與教改的關連及思考教科書的未來角色。
3.教學工作就是在一連串的變動中找到平衡及自己想著力的亮點。
11 素養導向教案共備1(檢視) 團員呈現素養導向教案初稿,全團共備,提供建議及修正回饋。 2024-11-07
2024-11-07
英語文_國小 1 12 0% 團員共備能促進專業交流、提升教案品質,讓輔導員互相學習彼此的教學方法與資源,非常有助於教案規劃的精緻度,集思廣益。 需要留意過於一致的教學設計可能限制教師的創新空間,無法靈活調整課程以適應不同班級特性。
影片的精緻度對競賽的稿件得獎與否頗具影響,在教案已呈現極富素養精神之餘,可以思考影片的豐富度。
12 113學年度第一學期輔導員教學研究學習社群2-VR融入自然教學(檢視) 1.介紹Surreal與Shadework軟體應用結合VR設備操作練習。
2.自然教學單元:包含酸鹼魔法屋、熱對物質影響、玩樂之聲、顯微鏡瞧瞧、電流電壓歐姆定律等數單元、內容豐富多元。
3.授課教師示範園元宇宙平台課程內容,並由講師示範操作,參與教師戴上頭盔後,自行體驗。
2024-11-14
2024-11-14
自然_國小 1 6 0% 1.在教師的積極倍課及運作下,學生能投入學習並且要達成任務要求。
2.使用教育大市集教材將VR科技融入教育,打造一個不一樣的學習課堂。當互動科技走入教室後,藉由虛擬實境混用技術,使課本裡的內容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1.剛剛接觸AR虛擬實境融入教學現場,發現這是一項讓學生能完全投入學習的設備,要留意的是不要讓教學流於遊戲化,也要讓學生了解設備應用的意義。
2.5G新科技融入教學的專案,除了讓學生有機會體驗外,教師更可以正向態度面對使用新科技讓教學活動有新風貌。
1.老師體驗VR課程,當開啟VR眼鏡後,便能瞬間進入VR世界。在虛擬實境的世界中,體驗不一樣的學習方式。
13 113-1【學習社群】AIGC影片生成技術(檢視) 1. AI影片編輯及音樂生成軟體介紹
2. 生成式AI影音工具之應用
2024-11-14
2024-11-14
國小_科技 3 18 0% 1.課程可增加團員對生成式AI影音軟體的應用。
2.內容講述部分可再濃縮,增加與學員互動的時間。
會再講師溝通,使講師更能掌握授課節奏
1.內容豐富,能了解生成式AI的影音編輯軟體
2.課程內容實用
14 113-1素養導向教學研究學習社群研習(二)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本土語文教案設計(檢視) 介紹何謂素養、素養的起源
19項議題介紹
議題融入教學的方式
性別平等教案設計
性別平等教育相關網站資源介紹
臺灣傳統婚喪喜慶中的性別平等意識
2024-11-27
2024-11-27
本土_國小 0 37 0% 共27位回饋,在課程內容符合期待這一項,有24位勾選非常同意,3位勾選同意;在「講師能夠回應您的問題」項目上,有20位勾選非常同意,7位勾選同意;在「本次課程內容所提供的資源或教學策略運用於課堂」項目上,有21位勾選非常同意,6位勾選同意;在「本次專業探究課程能夠促進您個人的教學反思與專業成長」項目上,有21位勾選非常同意,6位勾選同意。
從學員們回饋中,可以得知學員藉由這場研習,得知了許多性別平等教育相關網站,以便往後運用在自己的教學中。再來,也學會議題融入的三種方式,讓教學內容可以更加豐富多元。接著,藉由老師分享的教案,讓學員知道如何撰寫出一份完整的議題融入教案。最後,有關臺灣傳統婚喪喜慶的習俗能引發學員們的共鳴,讓學員一同去探討其中的性別平等教育議題。
此次研習在廣為宣傳之下,人數較第一次研習多,但仍不到預期的50人。而在此次研習結束前,透過在會議室留言版宣導第三次的研習時間,有增加報名人數,之後也可運用這樣的方式宣導,鼓勵老師們踴躍參加研習、自我增能。
1.謝謝老師在教學中融入了許多教案設計、教學策略,讓我可以將所學實際運用在教學現場。
2.講師經驗豐富,學到很多實用的分享,尤其弗萊爾模式,可以馬上用看看,謝謝主辦單位和講師。
3.感謝辛苦的淑惠老師~收穫良多哦!!
4.謝謝老師的認真教導與承辦單位的用心。
5.淑惠老師扎實的分享,很用心。
6.謝謝老師豐富的內容,對於性別和婚喪喜慶這部分的知識很特別。
7.感謝老師分享議題融入的方法。
8.學著足濟,感謝老師分享最後的禮俗。
9.對議題融入教案更有概念了,多謝老師。
10我雖是客語教支人員,但上了老師的課覺得很有趣,還更了解風俗民情,也有感動在心中!
15 113學年度第一學期輔導員教學研究學習社群4-Padlet融入月相及力的作用單元教學探究(檢視) 1.介紹太陽拳、敵軍來襲的活動--認識方位及高度角。
2.分享「每日月相」拍照活動,進而彙整月相升落及形狀變化的差異。
3.分享「力的作用」小活動(磁力的相吸相斥、念力擺)、水溶液導電的活動(測量酸鹼中性水溶液導電性)
2024-12-03
2024-12-03
自然_國小 1 4 0% 1.以活動引起學生學習動機是有用的
2.能鼓勵學生活用所學知識
3.力的活動適合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習。
1.太陽月亮觀察容易受天候及時間影響,可以輔以數位科技融入教學。
2.力的活動很有趣、也很吸引學生操作,但必須有明確的教學內容,不然只會變成遊戲式的活動。
1.了解日、月相的運行規律。
2.了解力的小活動及背後原理。
3.多認識一種測量水溶液導電的實驗活動。
16 113學年度第一學期輔導員教學研究學習社群1-AI在自然科教學的可能與省思(檢視) 1.針對現行線上AI教學軟體介紹:Art.ai、CANVA、felo等進行操作練習。
2.機器人教材應用於自然教學,透過主題:橋的結構進行演示。
2024-12-05
2024-12-05
自然_國小 1 13 0% 1.對於AI工具認識更多且做出來的成果很吸睛
2.積木高樓實作可以了解建築物設計概念
講師授課太精采,時間不夠用
1.學習到各種AI在教學上的工具
2.實際操作各種AI工具並產出成果
3.了解AI可以增加我們在工作上的效率
4.利用積木堆成高樓放置耐震平台測試很符合跨領域的課程設計。
17 113-1素養導向教學研究學習社群研習(三)能源教育議題融入本土語文教案設計(檢視) 1.介紹議題融入之定義
2.說明議題的特性
3.介紹能源的基礎知識
4.能源議題融入課程實作
2024-12-11
2024-12-11
本土_國小 0 33 0% 共24位回饋,在課程內容符合期待這一項,有23位勾選非常同意,1位勾選同意;在「講師能夠回應您的問題」項目上,有23位勾選非常同意,1位勾選同意;在「本次課程內容所提供的資源或教學策略運用於課堂」項目上,有23位勾選非常同意,1位勾選同意;在「本次專業探究課程能夠促進您個人的教學反思與專業成長」項目上,有22位勾選非常同意,2位勾選同意。
從學員的意見回饋可以知道這堂研習,讓老師們了解基礎的能源教育相關知識,並且透過實作課程讓老師可以在教學中實際應用,使老師們獲益良多!
今日與會的師長有建議本土語文輔導小組,可以建議書商可以把一些相關議題放在課文後面,當延伸教材喔!
1.老師的引導讓我們在教學中能很實際運用。
2.感謝講師分享,收穫滿滿。
3.感謝老師帶領實作。
4.非常感謝淑雲老師,此次受益良多!!
5.謝謝老師。雖然後來不小心按到老師分享的網頁導致沒法貼文表達,但是我有很認真聽講。謝謝老師們。
6.很棒的課程與大家共學,學習很多。
7.分組討論學習,學到很多,可以應用在教學上。
8.讓我對議題融入的方式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9.謝謝范姜淑雲老師精彩的研習內容~從理論到實作全部都超級清楚,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帶領,讓我們能夠從課文中學會如何設計完整的一堂課!期待淑雲老師下次的分享~
10.這次研習讓我對議題有更進一步的省思。
18 113-1【學習社群】開發板電學課程(檢視) 1.電學概念介紹
2.開發板電學實作應用
2024-12-12
2024-12-12
國小_科技 4 15 0% 1.講師準備充份,理論與應用能符合需求。
2.可應用於教學中

1.內容充實,電學理論說明簡單易懂。
2.課程時間充分,實作有趣
19 桃園市113學年度上半年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精進國民小學教學品質團員學習社群(一)(檢視) 1.現在數學教學面臨的困境-學生不喜歡數學。
2.如何讓學生對數學有興趣-從遊戲中學習。
3.介紹因材網-速戰速決遊戲數位學習。
4.體驗速戰速決遊戲數位學習。
5.如何使用遊戲引導學生學習。
2024-12-26
2024-12-26
數學_國小 1 13 0% 本次社群研習將列入日後到校宣講或教學圈主題-指導學生因材網遊戲、使用遊戲來達成素養教學目的。 遇下課時,會議室外學生大聲喧嘩,影響講師授課,可在會議室外放個立牌,提醒學生經過時保持安靜。
1.可將困材網遊戲列入寒假作業、學習單,讓孩子能在家自學。
2.遊戲的操作尚不熟悉,所以容易卡關、當機。
20 113學年度第一學期輔導員教學研究學習社群5-比小還要小的粒子建模歷程分享(檢視) 1-從巨觀現象量測「看得到的小」

2-從有趣的乾冰活動中觀察及想像「看不到的小」,產生描述型粒子觀。

3-介紹混和型粒子觀、類科學家粒子觀及科學家的粒子觀。
2024-12-26
2024-12-26
自然_國小 1 5 0% 學員專注聆聽及回應,期望能將課程設計融入正式單元中。 若能實際操作~更棒!
1-先從遊戲中感受1毫米,了解1毫米的大小,再由人體、生活用品和食物等找尋1毫米的事物,這些活動很適合學生實際體驗身邊1毫米的事物。

2-以「有趣的乾冰」引發學生學習熱情,能符應108課綱中粒子觀點的導入。
21 學習社群(三)(檢視) 1.健體領域素養導向教學實務
2.數位融入課程實作
3.課程演繹、討論
2024-12-26
2025-01-03
健體_國小 1 14 0% 1.學員能了解如何運用AI設計課程。
2.輕鬆的上課氣氛,有助於了解未來課程進行中可能會發生的狀況。
3.學員推薦此課程,帶回各校分享給同事。
健體操作型課程融入AI不事件容易的事,如何運用AI實施評量,是值得探討的課題。
1.善用AI輔助設計課程,可減輕教師備課壓力。
2.利用AI搜尋資料,讓飛盤課程在創作、有討論,反思過程中,樂於學習。
22 113素養導向教案共備2(檢視) 團隊成員分享設計想法,逐步完善教案,並根據學生需求調整活動內容與流程。預先模擬教學活動,檢視可能的教學難點,並設定應對策略,避免活動進行中出現重大問題。 2025-01-02
2025-01-02
英語文_國小 1 11 0% 團員一起訂定符合核心素養與課程,且具體明確,能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的學習目標。
提供真實、整合性情境,讓學生能解決實際問題。
強調跨領域連結與應用,共同設計多元化的教學策略。最後共同檢視使用的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量,確保學生理解與應用能力。
實施之後教師根據教學經驗進行個人反思,分析教案的成效及不足之處。如果可以蒐集學生的學習意見,也能了解活動對他們的影響。之後根據反思與回饋調整教案,為未來教學做準備。
進行這樣的共備流程強調了團員間的合作與向心力、瞄準以學生為中心的設計,以及不斷改進的教學品質,讓教學更貼近核心素養的理念與實際需求。
23 桃園市113學年度上半年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精進國民小學教學品質團員學習社群(二)(檢視) 一萬以內的數、角與形狀、加和減、乘法、亳米與數線、除法、公斤與公克、分數、列表與規律共9單元教材教法。 2025-01-02
2025-01-02
數學_國小 1 12 0% 分析三上翰林版9個單元的教材脈絡,並給予各個單元的教學建議,協助釐清教學誤區,讓團員們收穫滿滿。 今日部份團員來得比較晚,以致今天研習比預定時間晚一些,對教授較不好意思。以後要提醒團員們留意時間。
1.除法的計算是學生第一個經歷較困難的單元,是第一個沒有辦法直接算出答案的單元,並需不斷的估商,所以是要練學生的計算經驗或數感。
2.很多計算是純粹程序運作的過程,究竟一個人要學習多久、多深入,是否完全學會了?才可以交給計算機或由AI來計算。
24 113學年度第一學期輔導員教學研究學習社群6-虎頭山步道生態導覽(檢視) 1.介紹平地到低海拔山區的向陽性植物,例如江某、構樹等。
2.介紹步道上的鄉土民俗植物,可以做為童玩遊戲來引起學生學習與觀察的動機。
2025-01-09
2025-01-09
自然_國小 1 14 0% 1.此處離市區近,跟學生生活連結性強,適合安排戶外教育的地點。
2.以植物童玩非常適合在植物或生態單元的引起動機,值得嘗試看看。
此處範圍廣闊、步道多元,需事先作好行程規劃,以免花費時間在走路上。
1.適合帶領學生到步道上做生態觀察與體驗,來認識並了解這些植物和人們生活之間食衣住行育樂的密切關係。
2.可帶領學生觀察並探究植物向陽的原因及特徵。
25 113學年度第二學期輔導團員教學研究學習社群1-素養導向評量與實作(檢視) 1.講師將領綱的學習內容放入Chatgpt,讓Chatgpt產生素養導向的試題
2.團員跟著講師的方式一步步產出符合素養導向的試題及評量規準
3.講師指導團員在筆電建立資料庫,以便日後收集學生的學習表現。
2025-02-27
2025-02-27
自然_國小 1 12 0% 1.Chatgpt可以用來幫助老師多面性思考及彙整資料,很值得多方嘗試。
2.看到試題變成網頁模式很有成就感。
1.本次有建立資料庫的程式編寫,對於團員有些吃力。
2.對於AI設計的命題及課程,老師仍需要再次確認,以防出錯。
1.可以利用資料庫來蒐集學生的作答內容,能夠分析學生的迷失概念。
2.以學習內容及學習表現來追問chatgpt,形成的 試題會更符合素養命題的精神。
26 113學習社群-全英素養導向教案設計發表(檢視) 透過教師在參與輔導團辦理的進階研習後設計出的全英素養導向教案發表,輔導員經由專業對話,與現場教師進行專業對談,並發想更多樣化表現任務的呈現方式。 2025-03-19
2025-03-19
英語文_國小 1 30 0% 現場教師能夠藉由與輔導員的專業對談,在無論是教學原理、教學策略、素養導向及表現任務設計等各方面都更有概念。 建議可以再增加回流後的回流講座,也就是讓教師在經過精修教案之後,帶回現場實際實施教學,再回到輔導團辦理的講座中進行實施後的分享與心得回饋。
透過動手實作產出,再將教案內容與輔導員進行專業討論後,再實施於教學現場,更能增加教案實施成功的機會。
27 113學年度桃園市國民教育輔導團國小健康與體育領域分團/國小學習社群計畫工作坊1(檢視) 1.健體領域素養導向教學實務
2.數位融入課程實作
2025-03-20
2025-03-20
健體_國小 1 12 0% 1.學員能上手Poe、Padlet使用。
2.後續5/1日自主學習,再次操作演練。
1.研習環境的電源以及良好的網路環境需再調整。
2.如要推廣至第一線老師能運用,學員要更精熟操作。
1.Poe訓練和Padlet是目前常被使用的工具,透過課程、實際操作,很精實的一天。
2.感謝局端給予Padlet的教育版,流量足,很棒!
28 113學年度第二學期輔導團員教學研究學習社群2-鳶尾花之美植物生態探教學(檢視) 園主帶領團員們觀賞鳶尾花開花之美,同時說明當初栽種及開發時所遇到的困境與突破方法,現今才能造就這片漂亮花海的成就。 2025-03-21
2025-03-21
自然_國小 14 14 0% 鳶尾花雖然不是台灣本土原生的植物,不過在法國、荷蘭等地都有鳶尾花的蹤跡,可以就植物細部的生態構造,來作為自然科學領域的植物相關課程的教材研究。 講師可以就不同區域的植物生態環境與構造特徵及生存存機制的特性來作比較,擴大植物探究樣本。
看見鳶尾花之美-植物生態探究教學,這裡的植物生態非常豐富,不只有鳶尾花花海,還有多肉植物、低海拔常見的樹木花草,非常適合進行自然生態與環境教育的場域。
29 113學年度第2學期生活課程輔導小組專業學習社群(檢視) 1.自主學習與鷹架策略。
2.課程設計
3.數位學習、評量與策略
2025-03-27
2025-06-05
生活_國小 4 10 0% 1.自主學習
2.6C的內涵與培養原則與策略
3.HiTeach5的使用
4.AI的操作

1. 由碧愉老師用簡報分享年度教案,其中關於第六組的表現是主要的亮點, 第六組在紙作品活動中展現了逐步提升的合作能力,以及對特殊需求學生的包容和接納。團隊成員從一開始的缺乏溝通,到後來學會主動協調、互相理解,這是一個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成長的過程。然而,團隊仍需持續反思和改進,學習如何更有效地與特殊生溝通,並根據他們的特殊需求調整活動方式,才能讓每個成員都能在團隊中找到歸屬感,並發揮自己的潛能。真正的合作,不僅是完成任務,更是讓每個成員都能在過程中獲得成長和成就感。但教授提醒大家也應該著重在全班的協作力表現的呈現上,雖然此次已有增加但可以更深入。還有要基於保護隱私的考量,建議在報告時把臉部做處理。教授肯定大家的努力,團隊的合作下讓我們團的教案更加精緻。
2.
30 國小本土語文素養導向教學研究學習社群(三)Canva的製作與應用(檢視) 1.Canva簡介
2.Canva介面導覽
3.基本操作
4.進階功能
5.實作範例
6.問題Q&A
2025-04-10
2025-04-10
本土_國小 0 13 0% 共11位回饋,在「課程內容符合期待」、「講師能夠回應您的問題」、「本次課程內容所提供的資源或教學策略運用於課堂」及「本次專業探究課程能夠促進您個人的教學反思與專業成長」四個項目上,都是10位勾選非常同意,1位勾選同意。
透過回饋單之呈現,可以了解全部參與的老師對於此次課程的滿意度是非常高的。
實作的時間較少,無法實際操作了解問題點在哪裡,下次若能安排較長的時段,或是將課程分成兩次來進行,學員的收穫會更多。
1.很棒、很受用,辛苦了!感恩~
2.非常實用
3.學習多元媒體運用,收穫滿滿。
4.Canva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感謝講師講解基本的操作與功能,讓我之後可以有效應用在教學與工作上。
4.藉由講師的講解,可以更容易上手操作。
5.相當實用
31 國小本土語文素養導向教學研究學習社群(二)素養導向教學活動設計發表(檢視) 分享素養導向教學活動設計成果,其內容包含:
1.課程教學的設計與分享
2.課程實施的狀況、學生的表現
3.課程結束後的評量與實施
2025-04-10
2025-04-10
本土_國小 0 13 0% 共11位回饋,在「課程內容符合期待」、「講師能夠回應您的問題」、「本次課程內容所提供的資源或教學策略運用於課堂」及「本次專業探究課程能夠促進您個人的教學反思與專業成長」四個項目上,都是10位勾選非常同意,1位勾選同意。
透過回饋單之呈現,可以了解全部參與的老師對於此次課程的滿意度是非常高的。
當日研習的場地聲音效果不佳,因此講師在播放教學影片時的聲音有點小聲,無法聽清楚教師與學生間的對話。下次應先行了解研習場地的設備狀況,以避免類似的問題再發生。
1.很棒,辛苦了,很受用,感謝~
2.透過分享可以激發更多靈感。
3.很有收穫。
4.課程分享非常完整,也有將實際現場的教學影片分享出來,讓與會的夥伴們能了解課程進行的狀況。此外,課程教學結合了許多數位媒材,讓我獲益良多。
5.課程活潑有趣。
32 113小英學習社群2(檢視) 講師介紹chatGPT/HailuoAI/PixverseAI等工具,展示如何以英語教學單元主題為主,生成包含文字/圖片/影片的英語故事繪本動畫。 2025-04-10
2025-04-10
英語文_國小 1 15 0% 本次研習整合生成式AI工具於英語教學中,實用性高且內容豐富,讓教師能以主題式教學生成多媒體故事繪本動畫,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與課堂互動。講師示範清楚,操作步驟具體,課程設計具啟發性。整體滿意度為90分,建議未來可增加更多實作時間,以利教師實地操作與應用。 1. 實作時間略顯不足:參與者需更多時間實際操作AI工具,才能加深理解與應用技巧。
2. 差異化教學需求:參與教師背景不同,可提供初階與進階分組課程,讓學習更符合個別需求。
3. 技術支援可加強:若能提供更完善的現場技術支援或課後操作指引,將有助於教師後續實踐。
4. 成果分享機會不足:若能安排學員簡短展示操作成果,可提升學習動機與交流成效。
輔導員們能深入了解如何運用ChatGPT、HailuoAI與PixverseAI等生成式AI工具,輕鬆創作結合文本、圖片與影片的英語故事繪本動畫。實作操作清楚易懂,示範以教學主題為核心的應用方式,對未來英語課程設計與數位教學整合非常有幫助,收穫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