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進教學活動成果(到校輔導)

回上一頁

活動日期 起: 2021-03-18 迄: 2021-03-18
領域/議題 數學_國小
活動分類
單一領域到校輔導

年度:109

活動對象 國小教師
活動場次 0
參與人次 14
活動名稱 桃園市109學年度國民教育輔導團國小數學領域到校輔導-巴崚國小場
課程及講師 扇形/拉並。瓦歷斯
實施內容 1.公開課前兩周,以群組方式先就授課教師的教案予以共備,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透過不斷對話聚焦,團員們也針對教學策略和提問技巧提供建議。
2.到校進行說課,接著進班觀課,協助觀察教師授課時學生的學習情況及表現,最後依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議課,討論教學優點及可以再修正調整之處,作為下次教學參考。
備註說明
相關連結
學員意見 1.主教者:對扇形定義宣告太快,學生似乎概念尚未很清楚,後續辨認活動有困難。以圓規檢視圖形是否為圓的一部分,圓規的操作學生陌生,宜再事先複習。再請團員提供建議。
2.教務主任:教務主任:老師帶此班已經三年,學生常規不錯,也很快能投入討論。對扇形的辨識度較弱,因此對概念的解說也較難表達出原因,可以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和舊經驗及生活經驗多連結。
3.教學組長:利用圓規去檢視扇形是不錯的方法,在每個教學的小概念再複習一次,成效可能會更佳。
4.三年級教師:上課節奏再介紹概念似乎快了些,整體而言學生的概念尚不清楚,要去記清楚特性。可讓學生在觀察中自行發表形成扇形的元素,概念形成會更牢固。學生積極投入學習,很優。
5.六年級教師:學生專注看完影片,能積極回答問題,很不錯。用圓規作圖後知道弧是圓周的一段,可再次強調,強化概念。題目大圖可以和學習單配合使用,讓學生能善用尺和圓規。老師教材教具和PPT準備得很用心。
6.四年級老師:學生踴躍發表,尤其班上特殊生,參與度高。學生剛開始辨識扇形有困難度,但經老師小組指導,概念有一直再澄清。學生發表的位置可以再往前移,或將大圖貼在白板,使學生清楚可見。最後找圓活動未再歸納重點,是小小的遺憾。
7.二年級老師:二年級老師:分組討論的時間可在加長,有些學生尚未討論或發言,時間就到了,容易形成領袖意見。老師有分配每個孩子發言,兼顧學生表現。學習單除了勾選是不是扇形,還可加欄讓學生寫出原因。
成效評估 透過課程共備和實際教學,協助檢視學生學習的成效,並提供教具和教法,使教師更能理解教材內容,有效教學。
檢討改進 1.教學內容要和教學行動緊扣,才易達成教學目標,也就是對教材內容的掌握度。圓規和扇形的教學都是連貫的,所以跨學年的縱貫討論,可在領域會議中互相提醒教學重點,學生在各階段欲達成的學習能力。
2.學生分兩組,座位也可用圍坐方式方便討論。在扇形的辨識,可以加入是圓一部分的對照,會有更清楚的概念。
3.學生以為扇形一定要在上,故扇形的定義不宜太早宣告,可以由學生經操作(摺紙等)發現後再歸納,並經一再提問,讓學生發現扇形的特徵。
4.建議讓學生用圓去檢驗圓心到圓周等距,學生會更清楚。判讀扇形的條件,可用圓心、半徑、圓分階段做判讀練習。
5.引起動機的一角開口未在圓心,所以引用的教學目標可再釐清。課本的邏輯由先觀察生活圖型了解特點,再歸納出何謂扇形。課程中發現孩子對圓似乎有點不熟悉,可由複習圓引起動機。利用較具操作讓孩子知道扇形,以畫直線讓學生了解圓心到弧等長,就是半徑。每個學生畫兩條,一同展示在黑板,學生就會看到很多角度的扇形。而學習單和放大圖可以學習單(圖型大些)為主,因學生尚未有相似形概念。而扇形圖型辨識可將理由併呈。
6.教學以學生成效為主,可讓學生多觀察、發表,並重複使學生說,概念就會穩固。同時學生透過觀察檢驗,會比老師宣告再檢驗更有概念,因老師直接指導學生容易有模仿效應,而非真正認識了解。
附件:核定公文
附件管理 files0226公文(桃教中字第1100016899號)
附件:計畫
附件管理 files計畫
附件:課程講義
附件管理 files數學扇形教案
附件:活動照片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