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日期 |
起:
2023-04-20 迄:
2023-04-20 |
領域/議題 |
數學_國小 |
活動分類 |
|
活動對象 |
國小教師 |
活動場次 |
0 |
參與人次 |
13 |
活動名稱 |
桃園市111學年度國民教育輔導團國小數學領域到校輔導-信義國小場 |
課程及講師 |
公開授課/邱志洋老師 |
實施內容 |
1.先行與校內教師共同被課,給予教學上的建議。
2.觀課當天流程先說課,接著進班觀課,最後再回到會議室進行議課,給予教師教學回饋。 |
備註說明 |
|
相關連結 |
|
學員意見 |
1.在原始教案設計時,想要用線上遊戲來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但經過與團員的共備,發現可能會引起學生需要理解的資訊太多,同時也擔心有一半的學生並未接觸此線上遊戲,距離較遠,家長是否會因此誤會老師鼓勵玩線上遊戲,也是需要考慮的。因此經過修整後,反而覺得教學的目標比較明確。
2.用學生生活經驗作為教材其實很符合素養導向教學的目標。
3.教師授課時可能較緊張,所以對於學生發表後較沒有給予立即的回饋,澄清想法。
4.學生在上一節的體育課似乎有些學生有點糾紛,造成情緒上還未平復,有些學生並未完全進入學習狀態。
5.初任教師,在教學和班級經營上的確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磨練之處,還希望輔導團給予專業上的回饋。 |
成效評估 |
1.老師對於教學設計及想法,能比較清楚了解其優缺點,予以修正。
2.經過備觀議課的過程,老師修正了不適合的教學設計,在教學上進行更流暢及概念明確,也讓學生很快抓住學習重點。 |
檢討改進 |
1.用現場師長出席人數來複習比的概念,是一個相當實用又有效的點子。
2.學生呈現出討論的氣氛並未很熱絡,讓老師所言,有少許同學還在為上堂課發生的事爭執,也會影響到學習心情。因今天是教學演示,所以沒有時間處理。
3.看到某些組學生是自己進行學習單的學習,並沒有討論,所以除了學習目的必要性,可用每組一張的方式,促成學生討論共做。
4.可以多讓學生發表,學生討論的結果,由老師展示移至學生,可以讓學生練習再說一次想法,尤其概念模糊者。藉機會澄清。
5.在時間的掌握可以再精準,例如學生的討論時間有掌控,結果呈現時不一定要全部呈現可以挑有衝突性值得討論提出。
6.以圖像配合老師的口述解說會比較有效果,老師在重複比和比值的敘述,可以配合學生出題再次強調。
7.練習的題目要學生有量感,例如地球的表面積和水的表面積,學生討論我們就任意給一個數字,這樣容易造成認知錯誤。
8.科技的運用還是在協助教師能呈現教具無法做到,或收集學生資料較方便有利於教學再運用會比較有效益。例如若只是統計人數,不須分析作答對錯的概念澄清,直接舉手會比較快,不用浪費時間在工具的使用。
9.教學是漸進式的,今天看到邱老師展現的和學生生活貼近、運用命題做形成性評量看教學成效,且嘗試運用科技使學生更能投入、讓學生討論合作並分享自己想法,足見對教學的用心,值得嘉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