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日期 |
起:
2023-06-01 迄:
2023-06-01 |
領域/議題 |
數學_國小 |
活動分類 |
|
活動對象 |
國小教師 |
活動場次 |
0 |
參與人次 |
22 |
活動名稱 |
桃園市111學年度國民教育輔導團國小數學領域到校輔導-新莊國小場 |
課程及講師 |
南一版五下平面圖形-認識扇形/陳則穎老師 |
實施內容 |
1.輔導團員以認識扇形教學活動進行公開授課。
2.教師觀課並做成觀課紀錄。
3.共同議課討論教學心得及學生學習狀況。 |
備註說明 |
|
相關連結 |
|
學員意見 |
1.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性佳,開始的鋪陳以生活情境切入,能引起學生的動機,學生普遍都能專注認真學習。
2.不主動用宣告方式,而是讓學生自己操作摸索建立概念,的確應驗老師說得少,學生操作多,才能獲得穩固的知識概念,成為教室學習的主人。
3.教師對HI-TEACH運用純熟,讓學生的討論獲得即時回饋,同時也能看到其他同學的不同想法和思考,相互學習。
4.鼓勵學生多討論和上台發表,讓學生建立自信,科技的運用也讓學生有多元的學習。
5.老師以提問和追問引出學生的討論和思考,並能適時停下澄清學詩的概念,師生互動熱絡。
6.教具無法每人都有,可以依現場改成2人一組,也可以讓大家有表達機會,否則因對學生不熟識,易讓強勢同學主導討論。
7.活動設計有趣使學生學習動機強願意參與課程,且能有層次的引導達成教學目標。
8.用鉛筆畫描圖紙上傳後較不清楚可以改成色筆,兒童學發表時用操作的教具,可以用上傳的討論結果,學生會看得更清楚。
9.因時間不足,用工具去檢驗是否為扇形可以讓學生更了解扇形的定義。
10.重要概念有讓學生自己主動探索發現,並透過討論找出重要元素,展現尊重孩童想法的一堂課。 |
成效評估 |
1.老師能夠理解透過教具操作,學生可以探索思考,學習數學概念更有效。
2.老師透過有效的提問和讓學生討論,可以引起學生的主動的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3.科技的運用可以適時補足教學上的不足,使教學無法呈現或需費時的教學,很快達成教學成效。 |
檢討改進 |
1.科技的運用不是為科技而使用,而是為了補足教具的費時或是無法操作時運用,幫助教學過程的順暢和更有效教學。
2.教學時間的分配有其必要性,重要的概念必須讓學生有時間去討論和釐清。尤其是學生討論過程發現有迷思概念時,更是澄清的好時機。
3.扇形是圓型的一部分,但若每一次都要由學生剪下圓的一部分,會比較耗時間,因此可以借助科技的優勢,讓學生在平板操作,可以達到不錯效果。
4.在圖形教學過程中,老師在提問或教學過程,都必須和圖形相對應,這樣學生才能很明確了解教師的教學內容,不會落入自我解讀或不清楚意指為何。
5.數學提供的素材都必須精準,學生才不會誤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