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日期 |
起:
2025-03-20 迄:
2025-03-20 |
領域/議題 |
藝術_國中 |
活動分類 |
|
活動對象 |
國中教師 |
活動場次 |
0 |
參與人次 |
33 |
活動名稱 |
桃園市113學年度第二學期國民教育輔導團分區到校輔導_第二場次 |
課程及講師 |
大有國中 余采樺 |
實施內容 |
•
報到 (Check-in): 在研習開始時,教師們透過 Padlet 進行能量指數的報到。他們可以選擇不同的模式來表達當天的精神狀態,例如「火山爆發模式」、「太陽能充飽模式」等。同時,Padlet 上也有提問教師近期是否有使用 Padlet。
•
意見分享與交流: Padlet 的主要功能是作為教師們分享交流與回饋的平台。研習中設定了固定的格式,鼓勵教師在 Padlet 上分享以下內容:
◦
一個學到的重點。
◦
一個欣賞之處。
◦
一個好奇或建議。
◦
其他。
•
主題式討論: Padlet 上有不同的版塊或連結,引導教師針對特定的主題進行分享與討論,例如「AI新鮮事」、「教師應用生成式 AI 進行教學的時機與方式」、「學生的發想的咒語和AI妖怪作品」、「來⾃oo國中的ooo」等。
•
成果展示與回饋: 教師可以將研習中分享的簡報或相關資料連結到 Padlet 上,方便其他教師參考。同時,教師們也會針對其他老師的分享內容給予具體的回饋、表達好奇或提出疑問。
•
互動與回應: Padlet 允許即時的互動,發表教師可以針對其他教師的回饋進行回應、解惑或說明。這種互動式的交流有助於深化討論和互相學習。
•
資源分享: Padlet 也作為數位資源分享的平台,例如分享 Padlet 的連結、Google 雲端硬碟的資料、AI 工具的介紹與連結(如 Napkin AI、Infography)、ChatGPT 的使用技巧、Canva 的應用等。 |
備註說明 |
|
相關連結 |
|
學員意見 |
教師們對於問卷中列舉的多數數位工具(尤其是 AI 相關工具)的使用頻率仍然偏低,多數為未使用或預計未來使用。然而,Canva 和 Padlet 是相對較多教師已在課堂或備課中使用的工具。從個別回覆的滿意度評分來看,教師們對本次研習的各方面評價普遍正面。多數教師也表達了對「數位自主課堂教學實踐分享與評鑑」概念的理解以及未來實踐的意願。 |
成效評估 |
參與教師普遍對本次研習抱持正面的評價。許多教師表示收穫很多,認為講師或分享者提供的內容很精彩又充實,並且很用心。有教師具體指出學到很多不同的 AI 軟體,對教學有幫助,也認識到 AI 輔助教學的方法。部分教師對於其他學校的成果分享感到有啟發 |
檢討改進 |
第二群組的教師們透過本次研習,對數位自主課堂教學及 AI 助教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並積極交流彼此的經驗與看法,展現了對新科技融入藝術領域教學的高度興趣和探索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