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日期 |
起:
2025-03-20 迄:
2025-03-20 |
領域/議題 |
數學_國小 |
活動分類 |
|
活動對象 |
國中小教師 |
活動場次 |
0 |
參與人次 |
16 |
活動名稱 |
桃園市113學年度國民教育輔導團國小數學領域到校輔導-南門國小場 |
課程及講師 |
對應點、對應邊和對應角/周世鈞老師 |
實施內容 |
1.3/5由4位團員與世鈞老師等5位教師進行線上備課。
2.3/20由教師授課,輔導團團員協助觀課,記錄學生的學習。
3.觀課後依據觀課紀錄與教師分享上課學生的學習狀況,互相討論及給予回饋。 |
備註說明 |
|
相關連結 |
|
學員意見 |
1.了解寫教案該注意之處,老師上課時少一點、學生要多說一點。
2.在教具操作、分組討論時,教師指令須明確。
3.在課程教學與班級經營上收穫良多。
4.輔導團員專業又明確的建議,亦可活用至其他課程。
5.對於教案的審視有許多細節,提前思考可幫助教學。
6.觀摩學習了許多授課的微小細節,自己也反思自己教學上可以再精進的地方。
7.藉由專業分享,對數學教學技巧及概念有更深入理解。 |
成效評估 |
1.透過課程共備,讓老師快速調整,對教學流程、教具使用和教學重點更能掌握。
2.藉由輔導團團員協助觀課,校內老師能熟悉理解觀課重點、流程,帶動全校教師成長。
3.議課時,藉由互相討論及給予回饋,老師理解教學內涵及意義,而更能掌握教學的流程和注意到學生學習。 |
檢討改進 |
1.教師對教案設計掌握不夠精確,似乎只是依教師手冊備課,缺乏對課程整體了解,教學目標也不夠明確。
2.小組討論、小組成果發表時,教師未能注意到秩序的掌控,無法確定學生是否都在專心聆聽。
3.學生在操作部份都只是在測量和記錄,但這操作最重要的是發現數據間的關係,並未達到課有效學習。
4.老師的指令、討論的關鍵提問要再清楚和有系統。
5.課堂經營老師要再多關注每位小朋友的學習狀況,比如合作學習,組員任。務可以在課程安排。
6.老師要在數學定義上更準確,教材脈絡要再深入研究。
7.教師認真設計原圖、放大圖的操作、測量,學生花了大量時間(約20分鐘)在測量,但本堂重點在於發現比例關係,第4組學生在本課堂並無發現,建議將海報的資訊都寫上去,讓學生多觀察、討論,最後發現。
8.教案在備課後設計修改,納入實作,數位的翻轉,的確能增加學生的互動性,如搭配教師的適當引導,課堂成效會更佳。
9.教師整節課在講述時間均背向本組,建議每一小節都要重點整理。
10.操作活動前務必要下達明確、具體的指令,中途解釋不會有人聽,時間要掌握。
11.分組發表時,應要求全班放下手中任務,專心聆聽,老師只需引學,學習回饋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