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日期 |
起:
2021-09-30 迄:
2021-09-30 |
領域/議題 |
數學_國小 |
活動分類 |
|
活動對象 |
國小教師 |
活動地點 |
大同國小 |
活動場次 |
1 |
參與人次 |
12 |
活動名稱 |
桃園市110學年度上半年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精進國民小學教學品質團員學習社群 |
課程及講師 |
從學力提升看素養導向評量/鄭英豪教授 |
實施內容 |
以研討方式進行:
1.說明由學生學力的的定義看學習階段評量的重點。
2.現場教師發現學生學力不足時,應該有的思維和解決之道。 |
備註說明 |
|
相關連結 |
|
滿意度 |
98.0
|
學員意見 |
1.新課綱素養導向教學和評量,強調核心素養,但是這個素養的意涵是什麼?這個素養是誰的素養?每個孩子解決的生活情境挑戰是相同的嗎?
2.在小學階段,孩子仍在學習的進行式中,尚未完成十二年一貫的終極能力,所以要視為具有解決生活問題的素養學習,似乎還有一段距離。
3.學力的定義目前似乎仍未有共識,是學科能力(像大學學測取出強弱的相對能力),還是學習能力(像會考測得基本能力測學生學得的能力),在小學階段似乎著重後者,了解學生學會多少。
4.老師在評量時,容易為了符應以解決生活情境問題,通常會想讓題目更生活化而刻意取才達成目標,卻常拉長題目的篇幅,而忽略了數學概念的測驗,或造成學生的閱讀負荷,而影響數學學習成效的展現。
5.在新課綱十二年國教是連續的學習,若素養是將習得的數學概念轉為應用能力,小學似乎還難達成。
6.當老師發現學生概念尚未形成或熟稔時,通常會採取將學生再教一次或是改變教學策略,但還是以老師說為主,嘗試將學生教會。而學力最後目標應是學生有終身學習的能力,而其前身就是學生的自主學習,所以是否以學生已經學會的基礎,再引導其自學將未學會處補上,才叫學力!! |
成效評估 |
1.透過對於學力概念的澄清,可以引導老師思考評量的重點為何,不至於失焦。
2.對於學生學力養成,老師的教學策略可以有不同的想法,不以反覆教學為主要中心思想。 |
檢討改進 |
第一次在新場地增能,場地環境未掌握,攝影機架設位置受限,顧下一次必需準備麥克風,增加收音效果以及減少外在環境學生的雜音干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