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進教學活動成果

回上一頁

活動日期 起: 2022-12-10 迄: 2022-12-10
領域/議題 數學_國中
活動分類
輔導小組團務 輔導員教學研究學習社群

年度:111

活動對象 國中教師
活動地點 師大公館校區數學系館
活動場次 2
參與人次 8
活動名稱 111-1分區聯盟交流暨教學研究學習社群–教學形成性評量
課程及講師 教學形成性評量_謝豐瑞教授
實施內容 第一場
1.將111年國中教育會考數學題本,從以下兩個向度進行分析:
(1)從「數學內容」去看這道題目有無公式以及學生有無解過。
(2)從「素養面向」去看這道題目的解題面向以及學生須具備的能力。
2.由會考題目的答錯率思考可能的原因以及教學如何改善。
3.將111會考的「總結性評量」轉為課堂中的「形成性評量」。

第二場
1.從「中學數學教師應有的數學教學特質研究—學生觀點」這篇論文,討論學生心目中的優秀數學教師應具備哪些特質。
2.透過教授提供的範例中,試著換位思考,體驗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回答問題。
3.團員兩兩一組,練習將111會考題目設計成課堂中的形成性評量。
備註說明
相關連結
滿意度 99.9
學員意見 1.教授帶領輔導團的團員們著重從「素養中的解題面向與能力面向」出發,思考教學中如何藉由「設計形成性評量」,來培養學生的數感、表徵轉換、系統性思維、批判思考等能力,並提供學生探究找關係、逐步推理等學習經驗。
2.如果要實際用在教學,可以從近年來的會考題目著手,將題目修改成題組形式,每一小題循序漸進,最後再放會考題,讓學生經由教師的提問脈絡,形成概念,並有能力解出答案。
成效評估 1.教師在講解會考題目時,往往僅在陳述自己的解題思維,學生不見得聽得懂,且就算這題懂了也有可能無法類推、應用到另一道題目,這時不妨設計一連串循序漸進的形成性評量,為學生逐步搭鷹架,讓學生能從這樣的課堂活動中學會並達到自主堅持。
2.當傳統的講述式教學已經無法達成教學成效時,教師就應該對教學模式有所改變,適當的使用小組教學、個人與小組的得分機制,讓學生教會他人,發揮團隊合作的精神,提供反駁但不扣分的機會,營造舒適、友善的學習環境,那就從課堂中的形成性評量著手吧!
檢討改進
附件:核定公文
附件管理 files111-1團務運作核定公文
附件:計畫
附件管理 files111數學領域輔導小組運作計畫
附件:活動照片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