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日期 |
起:
2024-10-16 迄:
2024-12-21 |
領域/議題 |
藝術_國小 |
活動分類 |
|
活動對象 |
國小教師 |
活動地點 |
中壢區自立國小、桃園區成功國小 |
活動場次 |
4 |
參與人次 |
79 |
活動名稱 |
113-1跨校社群工作坊(表演藝術類)-從遊戲到戲劇+創造性戲劇的多元運用 |
課程及講師 |
楊菀琪、邱婉婷、蔡佳妏、林欣縈、楊澤之 |
實施內容 |
壹、從遊戲到戲劇:
藉由生活周遭的物件來產生音樂節奏,並利用身體配合音樂節奏,並透過戲劇遊戲讓學生瞭解如何運用自我姿體來說故事。
貳、創造性戲劇的多元運用:
介紹AI的目前的運用層面,與AI運用於表演藝術中的現況。 |
備註說明 |
|
相關連結 |
|
滿意度 |
95.0
|
學員意見 |
壹、從遊戲到戲劇(楊菀琪、邱婉婷、蔡佳妏、林欣縈 老師):
(1)非常喜歡,謝謝你們的用心。
(2)很棒的活動,謝謝。很實用。
(3)這次研習介紹到了許多小樂器的使用方法,也都有讓我們實際操作,我覺得很有趣。
(4)教學內容活潑,可以跨領域延伸。將節拍教學呈現多樣性。
(5)體會到生活物品皆可表演。
(6)用簡單的小樂器教導孩子節奏、旋律、歌唱及敲打方式,並延展到上台表演,是很棒的課堂。
(7)音律管整體節奏+鼓棒運用都非常實用很適合用在教學上面。
貳、創造性戲劇的多元運用(楊澤之 老師):
(1)獲益良多。
(2)感謝講師及協辦單位,學習到很多!
(3)心得:科技來自人性,人性來自科技。希望有機會提供活化實務、實例、課堂之課程。
(4)感謝教授精闢分析介紹AI與表演藝術結合運用的觀點,很有同感!透過介紹AI與表演藝術結合運用觀,學員討論熱烈並分享看法!很棒的研習課程!
(5)謝謝主辦學校的用心。
(6)對AI在表演藝術教學上的應用有更深一層的瞭解,明白不要為了AI而AI要,將AI妥適運用在教學上。期望下次研習有表演藝術在實務上的教學與應用。 |
成效評估 |
壹、從遊戲到戲劇(楊菀琪、邱婉婷、蔡佳妏、林欣縈 老師):
A.參與者反應(滿分5分=非常滿意)
(1)活動主題符合我的需求。平均4.7分。
(2)活動課程內容實用。平均4.8分。
(3)教材選擇合宜。平均4.9分。
(4)講述方式表達正確及恰當。平均4.8分。
(5)多元評量方式運用妥當。平均4.7分。
(6教學情境安排恰當。平均4.8分。
B.參與者的學習(滿分5分=非常同意)
(1)我能理解跨校社群所分享的教材與訊息。平均4.8分。
(2)我能藉由活動討論產生創新想法與觀點。平均4.7分。
(3)本活動讓我產生具有設計素養導向教案的能力與策略。平均4.8分。
C.參與者使用新知(滿分5分=非常同意)
(1)我願意將活動所學應用在教學現場之中。平均4.9分。
(2)我願意將活動所學帶回學校進行分享。平均5分。
貳、創造性戲劇的多元運用(楊澤之 老師):
A.參與者反應(滿分5分=非常滿意)
(1)活動主題符合我的需求。平均4.6分。
(2)活動課程內容實用。平均4.6分。
(3)教材選擇合宜。平均4.6分。
(4)講述方式表達正確及恰當。平均4.6分。
(5)多元評量方式運用妥當。平均4.6分。
(6教學情境安排恰當。平均5.0分。
B.參與者的學習(滿分5分=非常同意)
(1)我能理解跨校社群所分享的教材與訊息。平均5.0分。
(2)我能藉由活動討論產生創新想法與觀點。平均5.0分。
(3)本活動讓我產生具有設計素養導向教案的能力與策略。平均4.8分。
C.參與者使用新知(滿分5分=非常同意)
(1)我願意將活動所學應用在教學現場之中。平均4.6分。
(2)我願意將活動所學帶回學校進行分享。平均4.6分。 |
檢討改進 |
(1)調整社群內容以表演藝術在實務上的教學與應用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