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進教學活動成果

回上一頁

活動日期 起: 2012-04-18 迄: 2012-04-18
領域/議題 國語_國小
活動分類
學習社群

年度:101

活動對象 國中小教師
活動地點 文欣國小
活動場次 1
參與人次 50
活動名稱 101年精進教學學校教師專業成長暨學習社群-未來教室
課程及講師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丁一顧副教授
實施內容 教室走察(Walk-Through) 理論與實務
1.「教室走察」(classroom walk-througs)是指一種非正式的、非評鑑式的教室訪視與觀察的方式。
主要由校長、處室主任或教師同儕等學校行政或教育人員,進到班級中,透過短暫快速(short)、經常性(frequent)、結構化(structured)、有焦點的(focused)班級訪視,蒐集班級中課程、教學與學習等事實資料。
2.就所觀察的資料,由校長等走察人員與接受走察的老師間進行後續的省思會談(reflective conversation),共同討論給予符合教師需求的具體回饋,進而改進班級的教學實務。
3.每次走察實施的時間大約3至5分鐘為原則,更有焦點地針對課程決定點(curriculum decision points)與教學決定點(instructional decision points)、學生專注程度、教室的佈置與作品、安全與健康等議題進行資料的蒐集。
4.確認觀察重點與焦點
課程目標對學生而言是否清楚?
教師用了什麼樣的教學策略?
所用的教學策略是否適合於課程?
以上這些觀察的重點是否能符合課程綱要?
這些觀察的重點與焦點有助於在走察時可以
找到所應觀察到的重點及目標
5.教室走察後之省思會談
累積數次的教室走察
就所觀察的資料,必須有機會讓觀察者和教師一起討論,進行合作式的探究(collaborative inquiry)與省思式的會談(reflective conversation)
提供教師具體的、詳盡的教學回饋訊息,進而能
對班級教學實務的改進產生實質的影響(Protheroe, 2009)。
6.步驟二:檢核教導的課程目標
確認教師教導的課程目標,以瞭解「教導的
課程」與「書面課程」或「規定課程」之間
的連結,這樣的連結必須檢視相關課程文
件,以瞭解課程目標落在規定的或書面的課
程中的哪個部份?
課程計畫/課程目標/能力指標
教室走察參考表
觀察向度 觀察參考重點
學生學習 1.學生學習專注
2.學生能理解運用所學概念與技能
3.學生合作互動學習
4.其他
課程教材 1.教材呈現符合教學目標
2.正確掌握任教單元的教材內容
3.結合學生生活經驗
4.其他
教學實施 1.正確而清楚講解重要概念、原則或技能
2.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
3.善用教具教材
4.其他
班級經營 1.有助於學習的班級常規
2.妥善佈置教學情境
3.安全、健康且有助於學習的情境
4.其他
特色或優點:


建議:
備註說明
相關連結
滿意度
    平均分數
依據個別講師狀況作答
1. 對於此講師授課的滿意度。 4.4
依據研習整體狀況作答
1. 本研習課程目標明確清楚,有助於教師專業成長。 4.4
2. 本研習課程內容充實完整,有助於日後個人教育工作實施之參考。 4.5
3. 對於辦理研習單位行政支援配合度的情形。 4.5
4. 本研習課程的日期時間安排適宜度。 4.5
5. 對於研習場地硬體設備之齊全度。 4.5
6. 如果本研習課程繼續開辦,您會推薦同事或朋友報名參加嗎? 4.5
學員意見 教室中會出現一些涉及安全或是健康議題的情況,例如教室的燈光昏暗或損壞、座位擺設與走道動線不良、損壞有危險的設備、通風不良、干擾上課進行的干擾源等
附帶的觀察重點
成效評估 教室走察幾乎是每週至少做一次。
從多次、簡短的訪視中累積資料後,開始就可以看出一些可以對話的重點,例如,有關學生所學的知識基礎、老師的教學實務。
透過與教師一起做的省思,有助於成員將焦點放在能提升學生成就的領域,並持續監控改進實務的機會。
檢討改進 簡短有效率且經常性
每次教室走察的時間大約只有3到5分鐘,最多不要超過10分鐘
附件:活動照片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