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回上一頁

 

公告日期 2013-01-11
領域/議題 藝術_國小
主旨 桃園電子報第29期 WHY!!孟克為什麼要吶喊?
說明

 

 

日期:2008/11/29 日瀏覽人數:4252

文/壽山國小-邱鈺鈞

WHY!!孟克為什麼要吶喊?



介紹名畫給小朋友總是不容易的,最大的原因是這些歷史名畫都未必能貼近學生的個人生活與文化認識。然而讓孩子們對名畫有基本的印象,卻是人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本教案希望提供教師們快速切入學生興趣的方式,並且激發學生的無窮的創意。這類教案作法相當簡便,不管是否具有美術專長,一般老師皆可輕易達成。老師們只需要使用列印機與影印機就能完成教學的準備。

 

.........................................................................................................................................................................................................

 

 
 

一、教學準備

首先上網查詢孟克的『吶喊』一圖,並且對孟克這位北歐畫家做簡單的認識。

  • 誰是孟克?

愛德華. 孟克〔Edvard Munch〕出生於 1863年12月12日。他是將法國印象派移植到北歐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十九世紀末的歐洲,他算是象徵主義的第二代畫家,亦有人將其歸類為表現主義。1893年時,孟克創作了他最為人所熟知的名作『吶喊』,他形容此作是描寫『孤獨和被苦悶所戰慄的一刻時感受到自然界有浩瀚無盡的吶喊』。而一般評論均認為這件作品是工業現代化後人們產生極度痛苦的象徵。不過,作品誕生也與孟克悲慘的生命經歷有關。孟克的姐妹四人皆死於肺結核, 因長年跟病魔糾纏,成年的孟克成為畫家後,作品常表現貧病瘦弱的女人,在床上跟病痛纏鬥的無奈。1908年起,他的身體又因飲酒過量,狀況日益惡化,並屢受精神疾病折磨,住進診所治療。七十歲(1933年)他患了嚴重的眼疾,右眼血管破裂,使他在一定程度的範圍內不能長期工作。最後孟克於1944年1月23日於埃克利的自宅中過世。

  • 改造『吶喊』

皆下來,教師只要將孟克的圖列印下來,並將圖上吶喊的人物用剪刀剪下。在將人物貼上新的列印紙即可。此時已經形成了背景空白的「吶喊」圖。將背景空白的「吶喊」圖送印使每位學生都能有一份類似學習單的作業單。

 

二、教學引導

先跟學生說明過去有一幅西洋名作叫做吶喊,但是不必將原作展現在學生面前。考一考學生為什麼圖中的人物要吶喊?他可能是見到了什麼?或者遭遇到什麼?例如:被食人族追趕,或是遭遇空難、海難、車禍呢?請每個同學想好自己的理由,並叮嚀他們要有與其他人完全不同想法。皆下來請孩子們利用水彩將自己的理由畫出來。

 

三、作品檢討

在學生全部完成作品之後,將學生作品張貼於黑板。這時在拿出原來孟克的作品展現給學生看,並詳細解說畫作歷史與畫家故事。這時教師也可以針對學生的創意提出讚賞,並且適時指導學生使用水在應該注重的技巧。例如水分的控制或色彩的搭配。

 
學生作品1
 
學生作品2
 

四、延伸教案

同樣介紹名作的方式亦可以套入其他的歷史名畫之中,例如文藝復興拉非爾的畫作中常出現的甜美小天使、巴比松畫派中米勒的拾穗(可參見部落格http://www.wretch.cc/blog/ltmccs2010/22442750)乃至中國繪畫中的李白行吟圖。本文選取孟克的吶喊,適合於小學中實施。學生可以用他們KUSO的搞方式自由且無壓力的從事創意創作。中學老師們則可挑選不同的題材來進行改造。此類教案同時顧及了學生在知識領域與技巧學習上的需求,值得創意教師們在自己的課堂上嘗試。

 
學生作品3

 

附件
參考連結 http://163.30.192.132/adm_category_list_detail.asp?e_categoryid=11&e_paperid=873
承辦人姓名 國小_藝文
承辦人電話
網路電話
承辦人電郵 y610922@gmail.com
回上一頁